5. 【答案】 C
6. 【答案】 D
【解析】該項談現代社會對人才、對閱讀的要求,是人們要閱讀的原因,不是 “ 提倡全民閱讀不必排斥網絡閱讀 ” 的原因。
7. 【答案】 A
【解析】 答案在首段。沉重的學業(yè)負擔,使孩子們 “ 往往無暇在課外閱讀經典名著 ” ;但 “ 疏遠經典閱讀親近網絡閱讀 ” 的罪魁禍首這一判斷,于文無據。8. 【答案】 D
9. 【答案】 D
【解析】 ①非有遠見,只是很合世祖的心意;②是世祖所做的事,并非高允遠見;③④為預測翟黑子之結果,說明其有遠見;⑤為高祖的做法;⑥為有遠見。
10. 【答案】 C
【解析】 “ 被皇上殺了 ” 錯,原文第3段末句為 “ 黑子以不實對,竟為世祖所疏,終獲罪戮。 ”
11. 【答案】 ( 1 )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饑/一婦不織/或受其寒/況數萬之眾/其所損廢/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驗之于今/必然之效也
( 2 )①(高允)很小就成為孤兒,有些早熟,有非凡的氣度,清河人崔玄伯見到他后極為驚異。②從前太祖如果建造宮室,不是趁著農閑時候,是不建造的。
【解析】考查文言文的斷句和翻譯,材料均出自選文。( 1 )斷句可以根據標志詞或標志性結構進行,如“一夫”對應“一婦”,“推之”對應“驗之”,根據文言文對舉的特點,可在“饑”與“寒”、“古”與“今”后斷開。文言虛詞也可以幫助我們斷句,如“況”、“亦”、“矣”。( 2 )翻譯可以讀一讀上下文,據上下文猜讀。另外,重要實詞、虛詞也要留意,如“夙”、“奇”、“其”、“因”、“農隙”,語法現象也要關注,如“異”,活用,對……感到驚異。
【參考譯文】
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人。高允很小就成為孤兒,早熟,有非凡的氣度,清河人崔玄伯見到他后極為驚異,贊嘆道:“高允內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神情文雅俊朗,如鏡子閃光一般,將來必定是一代人杰,只可惜我見不到了。”十幾歲時,為祖父奔喪,回到家鄉(xiāng),把家產交給兩個兄弟管理,而自己做了和尚,法名法凈。不久就還俗了。他生性喜歡文史典籍,身背書籍,遠到千里之外拜師求學,學有所成,精通儒家經典和天文歷法占卜等,特別喜歡《春秋公羊》。
魏世祖召高允談論刑法和政務,高允的話很合世祖的心意。于是世祖問:“國家眾多事務中,哪一件是首先應該做的?”這時國家常占據良田而且京城中不從事農業(yè)生產的人很多,高允于是說:“我從小出身微賤,知道的只是種田,請允許我講一講農事。古人說,方圓一里地有田地三頃七十畝,方圓百里就有田三萬七千頃。如果辛勤耕地一畝就多收三斗,不辛勤每畝就少收三斗。方圓百里一減一增,糧食就有二百二十萬斛之數,況且這么廣大的天下呢?如果官府和百姓都有儲備,即使遇上荒年又有什么可擔憂呢?”世祖認為他說得好,于是就解除了田禁,把良田都拿出來分給百姓。
遼東公翟黑子受世祖寵信,奉命出使并州,接受了下級一千匹布的賄賂,不久被發(fā)覺。黑子向高允請教應付的辦法,說:“皇上問我,我是坦白自首呢,還是隱瞞?”高允說:“你是皇上身邊的寵臣,回答皇上問話應該忠實,這又能表明自己忠誠,治罪之事肯定不用擔憂!敝袝汤纱抻[、公孫質等都說主動講實話,治罪是很嚴重的,應該隱瞞這些事。黑子認為崔覽等人和自己親近,反而對高允怨怒,說:“按你說法,是誘騙我去死,你多么不正派啊!”于是和高允繼絕了關系。黑子因為不老實回答皇上被世祖疏遠了,后來終于獲罪被殺。
給事中郭善明,性情奸詐,想表現自己的才能,就慫恿高宗大造宮室。高允勸諫說:“從前太祖如果建造宮室,不趁著農閑時,是不建造的,F在建國已久,宮室已經齊備,永安前殿完全可以用來使各國朝見,西堂溫室完全可以使皇上用來安居,紫樓上登高遠望,完全可見。如果要大興土木修建遠近之風景奇觀的壯麗殿堂,應該慢慢來完成它,不可一時實現。計算一下,砍伐木材,運土石及各種雜工要二萬人,又有人充當工匠,老人孩子送飯,總計要四萬人,半年才能完成。古人有句話:一個男人不種田,就有人受他的饑餓;一個女子不織布就有人因她而受饑寒。況且?guī)兹f人,那荒廢損耗的數量,也就很多了。用古人的道理來推論,有今人的事實來證明,都是這種結果。這的確是圣明的君主應該考慮的!备咦诓杉{了他的建議。
12. 【答案】 (1) 描寫了一個落魄困頓的詩人形象。 (2)示例: “倦”“愁”借鳥兒道出詩人心曲。聽到鳥的啼聲,不禁想到“鳥倦而知還”,自己卻奔波于途,走過一村又一村,有家不得歸。詩人不說自己對漂泊生活感到厭倦,而說鳥兒知倦;不說自己哀愁,而說鳥兒呼愁,曲折地寫出了異地游子的無窮鄉(xiāng)思。
【解析】(1)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詩歌的形象往往融于所描寫的景物或人物之中,因此,抓住其特征也就把握了詩歌的形象。
【詩詞賞析】
“瘦馬馱詩”一句暗用李賀典故。古道上,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表情凝重的詩人低著頭慢慢地走著,而詩人騎馬只是為了盡快趕到目的地,內心有著排解不開的憂愁。第二句“倦鳥”乃是倦于飛翔,至傍晚才投林的鳥,“呼愁”則是指鳥叫凄涼,“倦鳥”是抒發(fā)游子心態(tài)的典型意象,陶淵明《歸去來辭》:“鳥倦飛而知返。”愁從何來?也許是無心的鳥叫勾動了他的家園之思,江南雖好,卻終是客居;或許此番南京之行對他來說有著什么不得已之處。“撲頭飛柳花,與人添鬢華!贝竺,乃神來之筆,氣勢貫穿,不可分割。上句“倦鳥”說明天色已晚,但又不可能太晚,“枝上柳綿吹又少”,若天色昏13. 【答案】 ( 1 )荷花淀 匈牙利 。 2 )與子同澤 修我矛戟 。 3 )汩余若將不及兮 恐年歲之不吾與。 4 )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而恥學于師 ( 5 )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
【解析】評分要求: 第1小題 必做 ;2~5小題任選2小題,如果考生全做,只看2~4小題。每空填對得1分,有任何錯誤該句不給分。
14. 【答案】 (1)干燥、灼熱、沉悶、令人焦躁。(2分)(2)①交代高原史無前例的旱情;(1分)②渲染生命難以生存的艱難環(huán)境;(1分)③為下文白花、泉水的出現作鋪墊,反襯回隆村的生存智慧。(2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 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和表達技巧。第一問要結合前五段寫景的句子進行歸納。第二問緊承第一問,這幾段交代了旱情,突出了生命生存的艱難。作者寫這些的用意是:引出下文,反襯回隆村的“生存智慧”。
15. 【答案】 (1)擔心將其他東西誤認為小白花,會打碎了作者對于生命、對于希望的那種渴求與尊重。(2)害怕的是如果山梁開著的果真是小白花,在這灼熱的空氣中,在這滾燙的紅土上,這些美麗的精靈如何經受得了這么嚴酷的煎熬。(意思對即可)
【解析】 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第一問據畫線的句子前后文可知,“小白花”象征著生命、希望。第二問中作者顯然是害怕灼熱的空氣、滾燙的紅土煎熬美麗的精靈。
16. 【答案】①在結構上,與前文“一朵朵亮麗的小白花,任憑烈日灼烤,勁風搖曳,依舊開得那么燦爛”相呼應,交代了小白花燦爛的原因,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2分)②在主旨的表達上,青年村干部對馬刺根(小白花的根)的解釋,豐富了文章內容,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2分)
17. 【答案】 (1)文中的“小白花”是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堅韌、頑強、樂觀生存的智慧生命的象征。(3分)(2)作者熱情贊美了不起眼的小白花,贊美它們的生存智慧,贊美它們給予了我們如何面對自然、面對生命的啟示。(5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 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評價文章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第一問通讀全文即可大致把握“小白花”堅強、樂觀的生命智慧;第二問作者禮贊小白花的生存智慧,意在突出自然給我們的人生啟迪。
18. 【答案】示例:年輕時總為日子難熬發(fā)愁 年老時才知道生活本來平平淡淡 年老時卻盼兒女順著來(每句 2 分,其中對偶修辭格 1 分,內容 1 分。答案合理,酌情給分)
19. 【答案】 示例一:這種細致入微的描寫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畫,使魯迅小說的藝術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
示例二:魯迅小說的藝術魅力以(因)其細致入微的描寫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畫而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改變意思,一點扣1分;不是單句,給0分)
【解析】考查句式變換。短句與長句的變換就是對修飾語進行重組、整合,或添加(短變長),或剔除單獨組成單句(長變短)。上例是一個因果復句,標志詞為③開頭的“因而”,變?yōu)閱尉鋾r可以把①②合并為一個單句,放在③的中間,以③為母板。
20. 【答案】 示例:
通 知
各單位:
據查,近來有些單位擅自以開會、考察的名義組織到風景區(qū)參觀游覽。根據上級有關部門《關于嚴禁以參觀、學習等名義去風景區(qū)游山玩水的通知》精神,特再次明確,嚴禁我局下屬各單位以任何名義組織到風景區(qū)參觀旅游。
特此通知。
×局辦公室
×年×月×日
【解析】 通知要求語言簡潔、措辭得當。對“陽春三月,草長鶯飛,蘇杭一帶,游客如織”等描寫、褒義文字改寫恰當的得 2 分,對“我們認為這個通知是非常及時的,十分必要的。它對于我們糾正不正之風,必將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等評價、褒揚文字改寫恰當的得 2 分,總體語言風格恰當、不遺漏主要信息者得 2 分。
21. 【解析】 對這種不預設觀點的新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可以進行多角度或多義解讀,考生可以“橫看成嶺側成峰”,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發(fā)散: 從整體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為二、客觀全面的哲理,可提煉出話題“怎樣看待事物”“要看到別人的長處”;從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論與實踐、客觀與主觀的哲理,可提煉出話題“言與行”“理論要聯(lián)系實際”;從青蛙的言行看,反映了相對與絕對、共性與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煉出話題“勇于質疑”“敢于挑戰(zhàn)”;從其他動物的議論中可以提煉出話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