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單獨報考
當前位置:中華考試網(wǎng) >> 高考 >> 廣東高考 >> 廣東高考生物模擬題 >> 2016廣東生物一輪復習考點過關練:種群和群落

2016廣東生物一輪復習考點過關練:種群和群落

中華考試網(wǎng)  2015-11-11  【

  一、選擇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

  1.[2014·江西宜春奉新一中期中]下圖表示種群特征之間的關系,據(jù)圖分析不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依次為年齡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種群數(shù)量、性別比例

  B.種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變化趨勢

  C.研究城市人口的變遷,遷入率和遷出率是不可忽視的

  D.種群數(shù)量還受自然氣候等因素的影響

  解析: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shù)量特征,但不能反映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趨勢,反映種群數(shù)量變化趨勢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齡組成等其他數(shù)量特征,故B項錯誤。

  答案:B

  2.[2015·南通第一次調研]右圖是某實驗小組測得一定體積培養(yǎng)液中小球藻種群增長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則在0~T0時間段內,小球藻種群密度的變化為(  )

  A.減小  B.增大

  C.先減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減小

  解析:由圖可知,小球藻種群增長率在0~T0逐漸減少,但是增長率一直大于0,即小球藻的種群數(shù)量在增加,只是增加速度逐漸變慢,所以小球藻的種群密度在增大。

  答案:B

  3.[2014·北京西城區(qū)期末]下列關于種群特征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種群的性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種群的出生率

  B.種群密度預示著種群數(shù)量的未來變化趨勢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決定種群數(shù)量的直接因素

  D.進行種群密度的調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資源

  解析:種群的性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種群的出生率,A說法正確;種群密度反映了種群在一定時期的數(shù)量,不能反映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趨勢,年齡結構預示著種群數(shù)量的未來變化趨勢,B說法錯誤;出生率和死亡率及遷入率和遷出率是決定種群數(shù)量和種群密度的直接因素,C說法正確;進行種群密度的調查可以對農林災害進行監(jiān)測和預報、對漁業(yè)捕撈強度進行確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資源,D說法正確。

  答案:B

  4.[2015·吉林高三期末]有關標志重捕法敘述錯誤的是(  )

  A. 標志個體與未標志個體在重捕時被捕的概率要相等

  B.標志物易脫落會導致調查結果偏大

  C.適用于體型較大,活動范圍廣,運動能力弱的生物

  D.標志物不能過分醒目

  解析:標志重捕法適用于活動范圍大,運動能力強的動物,C說法錯誤;選擇的區(qū)域必須隨機,不能有太多的主觀選擇;對生物的標記不能對其正常生命活動及其行為產(chǎn)生任何干擾;標記不會在短時間內損壞,也不會對此生物再次被捕捉產(chǎn)生任何影響;重捕的空間與方法必須同上次一樣;標志個體與未標志個體在重捕時被捕的概率要相等,故A、B、D說法正確。

  答案:C

  5.[2015·河北名校聯(lián)盟質檢]有關種群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稻田中秧苗的均勻分布有利于產(chǎn)量提高

  B.通常自然界中的種群增長曲線呈“S”型,達到K值時種群數(shù)量往往表現(xiàn)出明顯上下波動,因此K值總是固定不變的

  C.年齡組成增長型的種群,其種群數(shù)量不一定是不斷增大的

  D.預測一個國家或地區(qū)人口數(shù)量未來動態(tài)的信息主要來自現(xiàn)有居住人口的年齡組成(結構)

  解析:稻田中秧苗均勻分布可以通風、充分利用光照,利于進行光合作用提高產(chǎn)量,A說法正確;種群數(shù)量的K值不是固定不變的,B說法錯誤;種群數(shù)量變化還受到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所以年齡組成增長型的種群數(shù)量也可能逐漸減少,C說法正確;年齡組成可以預測種群的未來變化,D說法正確。

  答案:B

  6.種群和群落是生態(tài)學研究的重要生命系統(tǒng)。下列關于種群、群落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研究固著在礁石上的貝類的豐富度和種群密度,可以使用樣方法

  B.可可西里平均每平方千米分布兩頭藏羚羊,反映了群落的豐富度

  C.高山不同海拔位置所分布的植被類型不同,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結構

  D.自然狀態(tài)下的群落演替是有方向的,最終形成穩(wěn)定性高的森林群落

  解析:樣方法可以調查活動能力弱的動物的種群密度和豐富度,如固著在礁石上的貝類;每平方千米分布兩頭藏羚羊反映的是種群密度;高山不同海拔位置分布的植被類型不同,反映的是不同群落的物種組成不同,不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群落演替最終都要達到一個成熟階段,這時候群落和周圍環(huán)境處于相對平衡的穩(wěn)定狀態(tài),但并不一定都能形成森林群落。

  答案:A

  7.[2014·吉林市高三上學期期末]不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 (  )

  A.考察某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優(yōu)勢種群

  B.某海洋水下多少米沒有生物種群分布

  C.某樹林中林冠生活著鷹,中層生活著山雀,下層生活著畫眉

  D.將駝鹿引進某孤島多年跟蹤發(fā)現(xiàn)其數(shù)量呈S型增長

  解析:考察某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優(yōu)勢種群,屬于對群落中優(yōu)勢種的研究,A屬于;某海洋水下多少米沒有生物種群分布,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B屬于;某樹林中林冠生活著鷹,中層生活著山雀,下層生活著畫眉,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C屬于;將駝鹿引進某孤島多年跟蹤發(fā)現(xiàn)其數(shù)量呈S型增長,屬于種群的數(shù)量特征。

  答案:D

  8.下列關于群落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池塘中的全部魚、植物和微生物構成群落

  B.諺語“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種間關系是互利共生

  C.捕食關系對維持種群的穩(wěn)定有重要作用

  D.隨機掃取表層土取樣,可以調查土壤小動物類群豐富度

  解析:群落強調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其中包括各種動物、植物和微生物,A不正確;互利共生指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的現(xiàn)象, 而“苗多欺草,草多欺苗”,這句諺語反映出苗與草之間具有競爭關系,B不正確;物種間通過捕食關系制約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數(shù)量,從而維持著各種群的穩(wěn)定,C正確;土壤表層只有一部分小動物分布,應該用取樣器取樣法調查土壤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D不正確。

  答案:C

  9.[2014·北京西城區(qū)期末]下列關于群落演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個群落替代另一個群落的過程

  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陸地均可發(fā)生

  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緩慢

  D.生物群落的演替與光照條件無關

  解析:演替是指隨著時間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替代的過程,A正確;初生演替指在一個從未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故在海洋和陸地均可發(fā)生,一般演替速度非常緩慢,B、C正確;演替過程的不同階段,對光照競爭占優(yōu)勢的植被就會替代原來占優(yōu)勢的植被,故光照條件與群落演替密切相關,D不正確。

  答案:D

  10.[2015·安徽高中聯(lián)考]下列對種群和群落的有關理解不正確的是(  )

 、僦窳种兄褡痈叩湾e落有致,其在垂直結構上有分層現(xiàn)象、趧游镌谌郝渲写怪狈植寂c植物的分層現(xiàn)象密切相關 ③不同種生物K值各不相同,但同種生物的K值固定不變 ④池塘中鯉魚的性別比例及出生率、死亡率也屬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竹林中的所有竹子為同一物種,高低不同,所屬范圍為種群而非群落;②動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與食性有關,如森林中的鳥類:林冠層棲息著鷹、杜鵑;中層棲息著山雀、啄木鳥等;③K值為最大環(huán)境容納量,不同種生物K值各不相同,同種生物的K值隨環(huán)境的改變也會發(fā)生變化;④池塘中鯉魚的性別比例及出生率、死亡率屬于種群的特征,不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

  答案:C

1234
糾錯評論責編:xiejinyan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社旗县| 冷水江市| 武汉市| 噶尔县| 永善县| 永平县| 昌邑市| 定襄县| 青海省| 鄢陵县| 富平县| 扎鲁特旗| 大邑县| 肃南| 柳林县| 永康市| 康乐县| 伽师县| 石柱| 聂拉木县| 满洲里市| 陵川县| 安泽县| 海晏县| 文昌市| 邳州市| 千阳县| 卫辉市| 调兵山市| 镇安县| 潢川县| 时尚| 老河口市| 兰考县| 陵川县| 班戈县| 永济市| 翁牛特旗| 张家港市| 安达市| 胶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