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古典之殤
王開嶺
①每個詞語本身,無不包藏著巨大的文化、民俗、生態(tài)、歷史、生物學信息。那“蒹葭”、“漣漪”、“鹿鳴”、“雎鳩”、“鶴唳”、“猿聲”、“虎嘯”、“鶯啼”、“青山”、“白水”……不僅代表一種草本或動物,更指向一種生態(tài)文化、一種自然的繁蕤和物種的豐盛,包含豐富的美學含量和社會學信息。她讓今人在欣賞一部美好的自然經(jīng)典的同時,更對我們今天的生態(tài)有一種對比、檢驗和校正的作用,在某種意義上,古典文學給我們矗起了一座紀念碑。她是豐碑,但更是殤碑 ! 一座刻有滅絕物象的冰冷的青苔之碑!
②我不知道老師們在沉醉于“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的當兒,有沒有升起過一絲隱隱傷感和悲情?有沒有把一份疼痛悄悄傳遞給臺下的孩子?如果有,如果能把這!巴础狈N進孩子們的心里,那我要替我們的教育和家長感到慶幸,要為這位老師鼓掌——感謝他為孩子接種了一支珍貴的精神“疫苗” !因為在未來,這粒小小的“痛”或許會生出郁郁蔥蔥的“良知”來……如果老師尚做不到這一點,如果那“憂郁”和“哀怨”率先閃現(xiàn)在孩子的眼神里,那老師也應立即醒悟,并親切地鼓勵這“憂郁”(千萬不要施加“消極”“脆弱”之類的粗暴評語)。要知道,這“憂郁”是多么的美!她包含一種多么美好的生命看法和價值判斷。
③我相信,攜帶這支“疫苗”的孩子,多少年后,當面對一片將被砍伐的森林、一條將被推土機鏟平的古街時,當人們被囚禁在鋼筋混凝土牢房里不能凝視明亮的星辰時,當人們被莫名的工業(yè)塵埃所吞噬時,至少一絲心痛和遲疑總是有的吧!這就有救了,最終阻止無知與粗魯?shù)模蛟S正是那一絲遲疑和心痛 ——而它的源頭,或許正是當年的那一節(jié)課、那一支無聲的“疫苗”!
④其實,又何止語文課!地理、音樂、美術(shù)、哲學、生物、歷史……哪個不包含著豐饒的自然信息和生命審美?哪個不蘊藏著比僵硬的字根、詞條、年代、人名、事件、“中心思想”更遼闊的人文資源和精神含量?關(guān)鍵看你能否感受到那些信息,并有力地展示和傳遞那些信息——
⑤這些細節(jié)和感受,這樣的聯(lián)想與發(fā)言,為什么沒有進入我們的課堂?為什么不能種進孩子們的心里?難道不比空洞的廣告宣傳更感人更有力?
⑥如果連最日常最初級的人文課堂都無法讓孩子矗起“熱愛自然”“尊重生命”“保護動物”的信仰,當他們進入成人序列后,那些所謂的環(huán)保宣傳和口號標語又有什么用呢?影響一個人終生價值觀的,一定是童年的記憶和生命印象——那些最早深深感動過心靈的細節(jié)!
⑦遺憾的是,我們的教育大多停留在了概念說教和灌輸上,而在最重要的“審美”和“感動”方面——做得遠遠不夠。最好的教育,一定來源于“感動”——生命美學的“震顫”和“流淚”!
18.第①段中,作者為什么說“她是豐碑,但更是殤碑!”?(4分)
答:(1)說“她是豐碑”是因為
(2)說“更是殤碑”是因為
19.第②段中,作者說:“感謝他為孩子接種了一支珍貴的精神‘疫苗’!”請通覽全文作答,“精神疫苗”的具體含義是什么?(4分)
答:含義是
20.第③段中談到“最終阻止無知與粗魯?shù)模蛟S正是那一絲遲疑和心痛”,從全文看,作者談到的現(xiàn)代社會的“無知與粗暴”有哪些?(6分)
答:(1)
(2)
(3)
21.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4分)
A.第②段中,作者認為率先在孩子們眼神里閃現(xiàn)的“憂郁”是一種美,因為它蘊涵著一種美好的生命看法和價值判斷。
B.文中說教師們在沉醉于古典文學藝術(shù)美的同時,心中生起一絲隱隱的“傷感和悲情”,那是因為孩子們?nèi)鄙賹诺涿赖慕邮苣芰Α?/P>
C.作者對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深表遺憾,因為它只停留在概念的說教和灌輸上,不能讓學生感動和審美。
D.作者認為,現(xiàn)在的孩子進入成人序列后,就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而言,環(huán)保宣傳和口號將不再起作用。
E.全文語言沉郁凝重,視角新穎獨特,對古典文學和現(xiàn)實生存狀態(tài)有著深沉的思考。
18.①因為她包含著巨大的文化信息,并能讓人欣賞,更對我們今天的生態(tài)有一種對比、檢驗和校正的作用(如果學生寫出原文:因為它“包含更豐富的美學含量和社會學信息。她讓今人在欣賞一部美好的自然經(jīng)典的同時,更對我們今天的生態(tài)有一種對比、檢驗和校正的作用”也給分。);②因為它起到了見證文化物象滅絕人作用(或因為它是“一座刻有滅絕物象的冰冷的青苔之碑”也給分。)。
19.美好的生命看法和價值判斷,熱愛自然、尊重生命、保護動物的信仰和良知。(只答出“是美好的生命看法和價值判斷”或“熱愛自然、尊重生命、保護動物的信仰和良知”均給滿分。4分)
20.①現(xiàn)代都市的鋼筋水泥森林成了“囚禁”人們精神的牢房。②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的塵埃吞噬著人們的美好情懷。③推土機鏟平了一條條古街。④一片片森林被砍伐。⑤教育停留在概念的說教和灌輸上。(答對其中任何三項即可得全分。6分)
21.A.E(B.不是孩子們?nèi)鄙賹徝澜邮苣芰,而是因為文化物象滅絕。C.說法絕對化。D.作者原文中對宣傳和口號的作用的質(zhì)疑,是有假設條件的)。(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