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單獨報考
當前位置:中華考試網(wǎng) >> 高考 >> 復(fù)習(xí)輔導(dǎo) >> 理綜輔導(dǎo) >> 2017年高考理綜不能不知道的知識點

2017年高考理綜不能不知道的知識點

搜狐教育  2016-12-29  【

物理部分

1、大的物體不一定不能看成質(zhì)點,小的物體不一定能看成質(zhì)點。

2、參考系不一定是不動的,只是假定為不動的物體。

3、在時間軸上n秒時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時間,是第n個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時刻。

4、物體做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5、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應(yīng)打出輕重合適的小圓點,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橫線,應(yīng)調(diào)整一下振針距復(fù)寫紙的高度,使之增大一點。

6、使用計時器打點時,應(yīng)先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穩(wěn)定后,再釋放紙帶。

7、物體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物體的速度為零時,其加速度不一定為零。物體的速度變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8、物體的加速度減小時,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時,速度可能減小。

9、物體的速度大小不變時,加速度不一定為零。

10、物體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與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線上。

11、位移圖象不是物體的運動軌跡。

12、圖上兩圖線相交的點,不是相遇點,只是在這一時刻相等。

13、位移圖象不是物體的運動軌跡。解題前先搞清兩坐標軸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圖象與速度圖象混淆。

14、找準追及問題的臨界條件,如位移關(guān)系、速度相等等。

15、用速度圖象解題時要注意圖線相交的點是速度相等的點而不是相遇處。

16、桿的彈力方向不一定沿桿。

17、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當阻力,也可充當動力。

18、滑動摩擦力只以μ和N有關(guān),與接觸面的大小和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

19、靜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變性,在分析有關(guān)靜摩擦力的問題時容易出錯。

20、使用彈簧測力計拉細繩套時,要使彈簧測力計的彈簧與細繩套在同一直線上,彈簧與木板面平行,避免彈簧與彈簧測力計外殼、彈簧測力計限位卡之間有摩擦。

21、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

22、三個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個力的數(shù)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個力的數(shù)值之差,要先判斷能否為零。

23、兩個力合成一個力的結(jié)果是惟一的,一個力分解為兩個力的情況不惟一,可以有多種分解方式。

24、物體在粗糙斜面上向前運動,并不一定受到向前的力,認為物體向前運動會存在一種向前的“沖力”的說法是錯誤的。

25、所有認為慣性與運動狀態(tài)有關(guān)的想法都是錯誤的,因為慣性只與物體質(zhì)量有關(guān)。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基本屬性,不是一種力,物體所受的外力不能克服慣性。

26、牛頓第二定律在力學(xué)中的應(yīng)用廣泛,也有局限性,對于微觀的高速運動的物體不適用,只適用于低速運動的宏觀物體。

27、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動力學(xué)的兩類基本問題,關(guān)鍵在于正確地求出加速度,計算合外力時要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或添力。

28、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也不是失去了重力,超重、失重只是視重的變化,物體的實重沒有改變。

29、判斷超重、失重時不是看速度方向如何,而是看加速度方向向上還是向下。

30、兩個相關(guān)聯(lián)的物體,其中一個處于超(失)重狀態(tài),整體對支持面的壓力也會比重力大(小)。

化學(xué)部分

1、誤認為有機物均易燃燒。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燒,而且是高效滅火劑。

2、誤認為二氯甲烷有兩種結(jié)構(gòu)。因為甲烷不是平面結(jié)構(gòu)而是正四面體結(jié)構(gòu),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種結(jié)構(gòu)。

3、誤認為碳原子數(shù)超過4的烴在常溫常壓下都是液體或固體。新戊烷是例外,沸點9.5℃,氣體。

4、誤認為可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乙烯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后產(chǎn)生二氧化碳,故不能達到除雜目的,必須再用堿石灰處理。

5、誤認為雙鍵鍵能小,不穩(wěn)定,易斷裂。其實是雙鍵中只有一個鍵符合上述條件。

6、誤認為聚乙烯是純凈物。聚乙烯是混合物,因為它們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定。

7、誤認為乙炔與溴水或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yīng)的速率比乙烯快。大量事實說明乙炔使它們褪色的速度比乙烯慢得多。

8、誤認為甲烷和氯氣在光照下能發(fā)生取代反應(yīng),故苯與氯氣在光照(紫外線)條件下也能發(fā)生取代。苯與氯氣在紫外線照射下發(fā)生的是加成反應(yīng),生成六氯環(huán)己烷。

9、誤認為苯和溴水不反應(yīng),故兩者混合后無明顯現(xiàn)象。雖然二者不反應(yīng),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層顏色變淺或褪去,而苯層變?yōu)槌燃t色。

10、誤認為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難分離。應(yīng)再用氫氧化鈉溶液使苯甲酸轉(zhuǎn)化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鈉,然后分液。

11、誤認為石油分餾后得到的餾分為純凈物。分餾產(chǎn)物是一定沸點范圍內(nèi)的餾分,因為混合物。

12、誤認為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能區(qū)分直餾汽油和裂化汽油。直餾汽油中含有較多的苯的同系物;兩者不能用酸性高錳酸鉀鑒別。

13、誤認為鹵代烴一定能發(fā)生消去反應(yīng)。

14、誤認為烴基和羥基相連的有機物一定是醇類。苯酚是酚類。

15、誤認為乙醇是液體,而苯酚是固體,苯酚不與金屬鈉反應(yīng)。固體苯酚雖不與鈉反應(yīng),但將苯酚熔化,即可與鈉反應(yīng),且比乙醇和鈉反應(yīng)更劇烈。

16、誤認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yīng)。苯酚的電離程度雖比碳酸小,但卻比碳酸氫根離子大,所以由復(fù)分解規(guī)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鈉溶液能反應(yīng)生成苯酚鈉和碳酸氫鈉。

17、誤認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濃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過濾除去。苯酚與溴水反應(yīng)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雖不溶于水,卻易溶于苯,所以不能達到目的。

18、誤認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能形成酯。酚類也能形成對應(yīng)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但相對于醇而言,酚成酯較困難,通常是與羧酸酐或酰氯反應(yīng)生成酯。

19、誤認為醇一定可發(fā)生去氫氧化。本碳為季的醇不能發(fā)生去氫氧化,如新戊醇。

20、誤認為飽和一元醇被氧化一定生成醛。當羥基與叔碳連接時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

12
糾錯評論責編:jiaojiao95
相關(guān)推薦
熱點推薦»

book.examw.com

  • 中學(xué)英語第一實用閱讀閱讀精選120篇高考
    ¥31.80
  • ¥32.00
  • ¥39.00
  • 品鑒20年最美滿分作文(高考卷)
    ¥29.80
  • ¥39.00
枝江市| 泰宁县| 乐东| 陆丰市| 偏关县| 墨脱县| 眉山市| 怀宁县| 高碑店市| 客服| 都安| 长寿区| 大名县| 乌什县| 广水市| 勐海县| 启东市| 治县。| 泊头市| 彭阳县| 沁水县| 泗阳县| 桐庐县| 腾冲县| 谢通门县| 保定市| 博爱县| 天等县| 龙南县| 哈尔滨市| 宣武区| 德钦县| 金乡县| 修水县| 丰宁| 广州市| 化德县| 儋州市| 乌拉特前旗| 奇台县| 金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