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蛋白質(zhì)和核酸分子共同具有的化學元素是( )
A.C、H、P、N、P、S B.C、H、O、N、P、
C.C、H、O、N、S D.C、H、O、N
2.將DNA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學物質(zhì)是( )
A.核苷酸、五碳糖、堿基 B.核苷酸、磷酸、堿基
C.脫氧核糖、磷酸、堿基 D.核糖、磷酸、堿基
3.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是( )
A.核苷酸 B.脫氧核苷酸 C.核糖核苷酸 D.氨基酸
4.組成核酸的堿基、五碳糖、核苷酸的種類依次是( )
A.5、2、8 B.4、2、2 C.5、2、2 D.4、4、8
5.大豆根尖細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堿基A、G、C、T的核苷酸種類數(shù)共有( )
A.8 B.7 C.5 D.4
6.“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正確的實驗步驟是( )
A.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水解→沖洗→染色→觀察
B.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染色→沖洗→水解→觀察
C.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水解→染色→沖洗→觀察
D.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沖洗→水解→染色→觀察
7.某同學利用甲基綠對大腸桿菌進行染色處理,若操作正確,則他會觀察到的綠色部分屬于大腸桿菌細胞的哪一部分結(jié)構(gòu)( )
A.細胞膜 B.細胞核 C.核糖體 D.擬核
8.下列不是DNA和RNA在化學結(jié)構(gòu)上區(qū)別的是( )
A.五碳糖不同 B.堿基不同
C.空間結(jié)構(gòu)不同 D.在細胞中的分布不同
9.下列關(guān)于核酸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核酸有DNA和RNA兩類 B.DNA是絕大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
C.RNA是少數(shù)細菌的遺傳物質(zhì) D.核酸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10.肌肉主要由蛋白質(zhì)構(gòu)成,但平滑肌和骨骼肌的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
A.所含蛋白質(zhì)的分子結(jié)構(gòu)不同
B.肌肉細胞的形狀不同
C.在人體內(nèi)的分布位置不同
D.控制蛋白質(zhì)合成的DNA的堿基排列順序不同
11.(多選)在洋蔥的表皮細胞中DNA分布在( )
A.細胞核 B.細胞膜 C.線粒體 D.葉綠體
12.(多選)“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將口腔上皮細胞置入8%的鹽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 )
A.使細胞中DNA水解成脫氧核苷酸
B.使細胞中物質(zhì)全部水解
C.利用鹽酸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
A. 使染色體中DNA與蛋白質(zhì)分離,有利于DNA與染色劑結(jié)合
13.(多選)下列關(guān)于核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核酸分為DNA和RNA兩類 B.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
C.除病毒外,所有生物都含有核酸 D.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
14.(多選)下列生物的遺傳信息直接貯存在RNA中的是
A.細菌 B.SARS病毒 C.HIV病毒 D.酵母菌
15.人體的遺傳物質(zhì)是 ,初步水解的產(chǎn)物是 ,徹底水解的產(chǎn)物是 。豌豆的葉肉細胞中,含有的堿基是 ,那么由A、G、C、U4種堿基參與構(gòu)成的核苷酸共有 種,其中核糖核苷酸有 種。
提高訓(xùn)練:
1.右圖是某核苷酸鏈示意圖,據(jù)圖回答問題:
(1)1、2、3的名稱分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
(2)4、5分別代表 、 。
(3)此結(jié)構(gòu)中特有的堿基名稱是___________。
(4)通常由_____________條圖示的核苷酸鏈構(gòu)成一個__________分子,真核細胞中分布在 、 和 。
綜合訓(xùn)練:
1.下列關(guān)于核酸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DNA和RNA中的五碳糖相同
B.組成DNA與ATP的元素種類不同
C. T2噬菌體的遺傳信息貯存在RNA中
D.雙鏈DNA分子中嘌呤數(shù)等于嘧啶數(shù)
參考答案:
1.D 2.C 3.A 4.A 5.B 6.A 7.D 8.D 9.C 10.D
11.AC 12.CD 13.ABD 14.BC
15.DNA 脫氧核苷酸 脫氧核糖、磷酸、堿基 A、G、C、T、U 7 4
、2 DNA 細胞核 線粒體 葉綠體
綜合訓(xùn)練:
1.D
關(guān)注:8省市高考改革方案 圖解8省高考綜合改革方案
高考實行“3+1+2”選科細看對應(yīng)專業(yè) 怎樣能報更多專業(yè)?
新一年高考報名即將開始!高考備考指導(dǎo)、志愿填報、高校查詢(Ctrl+D)收藏【高考】欄目,小編為您及時解惑!
高考指導(dǎo):2020年高考難度大不大?如何備考才能順利通關(guān)?2019高考補報名+招生確認!新年高考備考指導(dǎo)>> 熱點:學歷提升報名指導(dǎo),低分上大學、3+2專本套讀進入考試網(wǎng)升學歷交流群811430100咨詢老師報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