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點的文字用括號內(nèi)的詞語替代后,不符合原意的一項是( D )
A.上海世博會以其雄偉的場館,多元的文化,高新的科技及全球最新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努力打造著無與倫比的夢幻世博。(無可比擬)
B.實力超群的中國女子羽毛球隊不可思議地輸給韓國隊后,主教練李永波坦言:“年輕就要付出一定得代價!(不可想象)
C.經(jīng)典是我們共同的精神財富,誦讀經(jīng)典對提升修養(yǎng)、陶冶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不可懷疑)
D.如果醉駕者在一起起車禍面前還無動于衷,無疑會成為極其危險的人。(不動聲色)
解析:無動于衷是貶義詞,而不動聲色是褒義詞。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B)
A.今天小學同學相聚,我看到了張明,真想不到當年拿起英語書就頭疼的他,竟然能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真得刮目相看了。
B.學問是“問”出來的,遇到不懂的問題,我們一定要發(fā)揚不恥下問的精神,主動向老師請教,這樣才能獲取更多的知識。
C.到上海參觀世博園的游客,雖然來自世界各地,萍水相逢,但在進館排隊的漫長等待中,他們互相攀談,一下子成了朋友。
D.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地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了。
刮目相看: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不恥下問:樂于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萍水相逢:浮萍隨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來不認識的人偶然相遇。
銷聲匿跡:指隱藏起來,不公開露面。
解析:老師的地位不比學生低,不能用“不恥下問”。
3. 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 B)
A. 香港志愿者黃福榮在青海玉樹地震中舍身救人不幸罹難的事跡,感人肺腑。
B. 新時代、新追求,我們要懷著目空一切的豪情與壯志去搏擊長空、翱翔天際。
C. 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新知識,使自己獲得創(chuàng)新的動力和源泉。
D. 2010年冬奧會上,申雪趙宏博奪得中國花滑首金,他們的表演令人嘆為觀止。
感人肺腑:使人內(nèi)心深深感動。
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極端驕傲自大。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嘆為觀止:指贊美所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解析:目空一切是貶義詞,不能用來形容好人。
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西南地區(qū)與東南沿海地區(qū)相比,雖然經(jīng)濟實力較弱,但物產(chǎn)資源十分豐富。
B、齊白石經(jīng)過“不教一日閑過”的努力才成為國畫大師,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學習圍棋如果只看棋譜,不與高手交流,棋藝就很難達到較高水平。
D、面對各路強手,17 歲小將龍清泉初生牛犢不怕虎,頑強拼搏,勇奪奧運舉重金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比喻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種情況的形成,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積累、醞釀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進老虎窩,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歷險境就不能獲得成功。
初生牛犢不怕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顧慮,敢作敢為。
解析:與高手過招跟危險沒有關系。
5.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D )
A.周圍高高低低的樹木鱗次櫛比,莊嚴肅穆的修道院就坐落在這片綠樹濃蔭中。
B.簽字售書活動開始前,作者對前來采訪的記者說:“書中的觀點是無可置疑的,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C.上海世博會開幕后,八方游客紛至沓來,大會的接待工作井然有序,周道如砥。
D.大自然能給我們許多啟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訴我們做事應持之以恒;大地能載萬物,是在告訴我們求學要廣讀博覽。
鱗次櫛比:象魚鱗和梳子齒那樣有次序地排列著。多用來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
無可置疑:事實明顯或理由充足,沒有什么可以懷疑的。
周道如砥:形容公路的平坦,暢通無阻
持之以恒:長久堅持下去。
解析:鱗次櫛比適用于房屋或船只;無可置疑與批評指正矛盾;周道并非周到,是指周朝的公路。
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 B )
A.網(wǎng)上的信息資源可以說包羅萬象,既讓人大開眼界,又令人眼花繚亂。
B.亞歷山大想盡辦法要試一師,結果還是躊躇滿志,后來他拔出劍,將結劈成兩半。
C,為了籌建長城站,他費盡心血;長城站落成時,這位作風凌厲的男子也流淚了。
D.不少學問淵博的人,不知融會貫通,終身跳不出書本的圈子,實在說不上“智慧”。
包羅萬象:形容內(nèi)容豐富,應有盡有。
躊躇滿志:形容對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解析:這里的躊躇并非猶豫,而是心滿意足的意思。
7.下列句中加點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B )
A.本來藏在葉底下的那盞路燈格外明亮,馬路豁然開朗,像拓寬了幾尺。
B.我感到一種不可名狀的恐怖,一種同親人隔絕、同大地分離的孤獨感油然而生。
C.他仍是教練眼中一個遵守紀律的隊員,是山東大學老師眼中一個不恥下問的學生。
D.近日,北京、大連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就業(yè),到廣大的中西部就業(yè),兩地學生已蠢蠢欲動。
豁然開朗:由狹窄幽暗變?yōu)閷挸髁。也形容原來不明白,一下子領悟了。
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形容(名:說出)。
不恥下問: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識比自己少的人請教為恥。
蠢蠢欲動:指敵人準備進行攻擊或壞人策劃破壞活動。
解析: A項,豁然開朗,在句中與主語“馬路”不搭配,不合語境 C項,不恥下問句中用以形容“老師眼中的學生”,適用對象不當。D項,蠢蠢欲動,句中用以形容“兩地學生”,感情色彩不當。
8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B)
A、 現(xiàn)在想來,才感覺到母親情感的豐富,如果沒有母親生在現(xiàn)在,有機會成為一名教員,必定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良師。
B、 在“增強防控意識,預防甲型H1N1流感”主題班會上,小王同學說得頭頭是道,左右逢源,老師和同學聽了贊嘆不已
C、 五四新文化運動之新,就在于前所未有地開拓和改變了中國知識界和青年一代的意識范疇和思維格局。
D、 作為動車組始發(fā)站的連云港火車東站主體結構改造已經(jīng)完成,港城人民翹首以待的高速動車組也將在年內(nèi)開通。
循循善誘:指善于引導別人進行學習。
左右逢源:到處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賞識廣博,應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應手,非常順利。
前所未有:從來沒有過的。
翹首以待:形容殷切盼望。
解析:左右逢源是指做事情順利,不是指說話順利。
9.斟詞酌句,選一選。結合語境,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運用準確無誤的一項(A
A.我國政府從容面對各種疫情的能力,令世界刮目相看。
B.3G手機有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在通訊傾域掀起波瀾
C.眼下,就業(yè)壓力越來越大,找份穩(wěn)定的工作是很多人魂牽夢縈的事。
D.面對偉大祖國60年的輝煌成就,30年的改革巨變,每一個中國人無不為之長吁短嘆,倍感驕傲與自豪!
刮目相看: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雨后春筍:指春天下雨后,竹筍一下子就長出來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現(xiàn)出來。
魂牽夢縈:形容萬分思念。
長吁短嘆:長一聲、短一聲不住地嘆氣。形容發(fā)愁的神情。
解析:B項中的“雨后春筍”本身已有“迅速”之意,構成重復的語病;C項中的魂牽夢縈是指思念,不是指關心;D項中的長吁短嘆是“唉聲嘆氣”不是“感嘆”,是貶義詞。
10.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D )
A.看了火箭隊和湖人隊精彩的比賽,幾個NBA球迷正在津津樂道地談論著巨星姚明的突出表現(xiàn)。
B.大冬會期間,哈爾濱市實行了交通管制,交通擁堵的狀況戛然而止。
C.春節(jié)去海南度假,我們在飛機上俯瞰著祖國的滄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麗景色所陶醉。
D.金融危機爆發(fā)后,甲型H1N1流感病毒又乘機橫行,這對美國來說可真是禍不單行啊
津津樂道:很有興趣地說個不停。
戛然而止:形容聲音突然終止。
滄海桑田: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禍不單行:指不幸的事接二連三地發(fā)生。
解析:A項中的“津津樂道”已包含有“說”的意思,和后面的“談論”構成重復的語病;B項中的“戛然而止”專指聲音;C項中的“滄海桑田”既不是海,也不是田,而是海變成田,意思是變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