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單獨報考
當前位置:中華考試網(wǎng) >> 高考 >> 全國高考 >> 全國高考歷史模擬題 >> 2019年高考歷史備考提升試題及答案(13)

2019年高考歷史備考提升試題及答案(13)_第4頁

中華考試網(wǎng)  2019-03-21  【

  二、材料解析題

  51.閱讀下列材料:漢代中外交通示意圖

  回答:兩漢時期,中外關系出現(xiàn)第一次高潮。請依據(jù)《漢代中外交通示意圖》,指出漢代中外交往的社會條件、交往的國家或地區(qū)、文化交流的特點。

  要求:結(jié)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答題應成文,限200字以內(nèi),多寫扣分。

  5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宋)趙汝適《諸番志》流求國條謂:“泉有海島曰澎湖,隸晉江縣!薄171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那里建造了房屋兩百間,派水軍長期駐守!1290年前,元政府在澎湖設立巡檢司,“以周歲辦鹽課中統(tǒng)錢鈔一十錠二十五兩,另無科差!

  陳碧藍《臺灣地方史》

  材料二:(1661年)四月二十六日,(鄭)成功命使者以書告曰:“……然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距,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珍瑤(珍寶)不怠之物,悉聽而歸。執(zhí)事(荷蘭殖民軍統(tǒng)帥)不聽,可揭紅旗請戰(zhàn),余亦立馬以觀,毋游而不決也。生死之權,在余掌握中,見機而作,不俟終日,唯執(zhí)事圖之!

  連橫《臺灣通史》卷1《開辟紀》

  材料三:臺灣人民聽說清政府割讓臺灣給日本的消息后,悲痛欲絕,寫了聲討賣國賊李鴻章的檄文,貼于彰化縣署前:“痛哉!吾臺民,從此不得為大清國之民也!……有賊臣焉,大學士李鴻章也,刑(兵)部尚書孫毓汶也,吏部侍郎徐用儀也。……將關系七省門戶之臺灣,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臺灣,列祖列宗深仁厚澤不使一夫失所之臺灣,全輸之倭奴!……我臺民父母妻子,田廬墳墓,生理家產(chǎn),身家性命,非喪于倭奴之手。實喪于賊臣李鴻章、孫毓汶、徐用儀之手也!

  《中日戰(zhàn)爭》第6冊

  材料四:德黑蘭會議前,美、英、中三國政府首腦羅斯福、丘吉爾、蔣介石于11月2日至26日在開羅舉行會議,簽署了《開羅宣言》。德黑蘭會議期間,蘇聯(lián)政府對《宣言》也表示同意!堕_羅宣言》于12月1日德黑蘭會議結(jié)束時公布于世,莊嚴宣告,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xiàn)代史編》

  回答:①材料一反映了大陸與臺灣的什么關系?

  ②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反映了什么共同的現(xiàn)象?

  ③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實質(zhì)問題?

 、芫C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結(jié)論。

  5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元璋)諭中書省臣曰:“朕設科舉,求天下賢才以資任用,今所司多取文詞,及試用之,不能措諸行事者甚重。朕以實心求賢,而天下以慮文應之,甚非所以稱朕意也。其暫罷天下科舉!

  《明史紀事本末》卷十四

  材料二:經(jīng)義之文,流俗謂之八股,蓋始于(明憲宗)成化以后!鞒踔,可及本朝時事,以后功令蓋密,恐有借以自炫者,但許言前代,不及本朝。至萬歷中,大結(jié)止三四句,于是國家之事罔始罔終,在位之臣畏首畏尾。其象已見應舉之文矣。

  《日知錄·試文格式》

  材料三:是年(1610年),侍郎王圖主庚戌會試,(湯)賓尹以庶子(身份)為分校官。舉人韓敬,嘗受業(yè)賓尹,及會試,敬卷為他考官所棄(棄,淘汰),賓尹越房(越房,超越職權,到其他評卷房)搜得之,與各房互換闈卷凡十八人,強圖錄敬為第一;……

  《明通史》卷七十四

  回答:

 、俑鶕(jù)材料--概括朱元璋“設科舉”的目的和“暫罷科舉”的理由

 、诓牧隙默F(xiàn)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鄄牧先f明明朝后期的科舉存在什么問題?

 、軓牟牧隙、三可以看出明朝后期的科舉與明初的科舉有何不同?產(chǎn)生這種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三、問答題

  54.試分析“韓非思想、董仲舒學說以及黃宗羲思想的提出都是社會存在的客觀需要”這個基本觀點。并分別說明他們各自思想主張對時代所產(chǎn)生的影響。

  55.概述隋唐時期和明清時期科舉制的演變過程及其特點、影響。

  56.西漢賈誼給漢文帝上疏說:“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今驅(qū)民而歸之農(nóng),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zhuǎn)而緣南畝(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則蓄積足而人樂其所矣!

  黃宗羲在論及經(jīng)濟政策時說:“(不切于民用者)一概痛絕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蓋皆本也。”

  比較分析以上兩種經(jīng)濟思想,并結(jié)合其各自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分析其影響。

  57.元朝和清朝在處理民族關系上表現(xiàn)出哪些共同點?試從中國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58.試分析3-6世紀時中國分裂割據(jù)局面長久的原因,說明為什么結(jié)束這一分裂局面完成統(tǒng)一發(fā)生在6世紀?完成大統(tǒng)一對中國經(jīng)濟文化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

12345
糾錯評論責編:jiaojiao95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博野县| 洛隆县| 宜春市| 敖汉旗| 平阳县| 克东县| 铁岭县| 卓尼县| 西宁市| 常德市| 潞城市| 同心县| 潢川县| 时尚| 张家港市| 凉山| 阳春市| 宜川县| 安龙县| 沙湾县| 枣阳市| 临高县| 徐闻县| 晋城| 龙井市| 屯留县| 八宿县| 合江县| 正镶白旗| 吉木萨尔县| 遂平县| 蒙阴县| 正定县| 楚雄市| 华容县| 无极县| 蓬莱市| 霸州市| 上林县| 弥渡县| 湾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