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單獨報考
當前位置:中華考試網(wǎng) >> 高考 >> 全國高考 >> 全國高考歷史模擬題 >> 2019年高考歷史第二輪練習試題及答案(一)

2019年高考歷史第二輪練習試題及答案(一)

中華考試網(wǎng)  2018-12-25  【

2019年高考歷史第二輪練習試題及答案(一)

  1.史學家呂思勉曾對中國早期政治制度作過這樣的評述,“《書經·洪范》載:‘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龜(五)筮,各占一權,而以其多少數(shù)定吉兇!辈牧戏从吵 (  )

  A.中國早期政治是神權政治

  B.中國早期政治充滿迷信愚昧

  C.中國早期政治帶有民主遺風

  D.中國早期政治實行君主專制

  答案 C

  解析 五方在決策中“各占一權”,表明有“早期民主遺風”。

  2.清代學者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中說:“欲觀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異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喪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諸侯之制。”材料說明西周政治制度的顯著特征是 (  )

  A.通過分封同姓諸侯加強對地方的統(tǒng)治

  B.通過血緣姻親關系與地緣結合強化王權

  C.通過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早期政治制度來鞏固統(tǒng)治秩序

  D.通過服飾規(guī)范等禮樂制度來維護貴族等級特權

  答案 C

  3.顧炎武在《日知錄》中寫道:“春秋時猶宗周王,而七國則絕不信王矣;春秋時猶嚴祭祀、重聘享,而七國則絕無其事矣;春秋時猶論宗姓氏族,而七國則無一言及之矣;春秋時猶宴會賦詩,而七國則不聞矣……邦無定交,士無定主,此皆變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間,史之闕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盡矣!辈牧现饕砻髁 (  )

  A.周朝末期社會風俗發(fā)生了巨大變化

  B.春秋戰(zhàn)國時期“禮崩樂壞”

  C.戰(zhàn)國時期比春秋時期的社會變化更加劇烈

  D.國家由分裂到統(tǒng)一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答案 C

  解析 關鍵在于對“七國”的理解,指戰(zhàn)國七雄。顧炎武主要比較春秋與戰(zhàn)國(七國)的差異,意在說明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化較春秋時期更為劇烈。

  4.下面所示是臺灣某教科書對歷史上某個時期的解釋,該時期是 (  )

  A.夏商西周 B.春秋戰(zhàn)國

  C.秦漢三國 D.魏晉隋唐

  答案 B

  解析 抓住關鍵信息:從“世襲”到“尚賢”(墨子學說),從封建制(分封)到郡縣制(秦),僅此兩點即可判斷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

  5.清人王鳴盛論及漢代官制時說:“以尚書與三公對言,三公權不及尚書;以尚書與中書對言,尚書又不及中書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猶親密!边@說明漢代 (  )

  A.權力重心在中書 B.三省已具雛形

  C.外朝受內朝牽制 D.皇權逐步加強

  答案 D

  6.有學者指出,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為解決皇權和相權的矛盾提供了一種較為科學的方式。所謂“科學”,實質上是指 (  )

  A.通過分散相權保證皇權獨尊,又調動了宰相的積極性

  B.三省的長官各司其職,分工較為科學合理

  C.唐中央政府通過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個科學的行政體系

  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

  答案 A

  解析 科學是針對“為解決皇權和相權的矛盾”而言的。

  7.“淳化中……太宗患中書權太重,且事眾,宰相不能悉領理。向敏中時為諫官,上言請分中書吏房置審官院,刑房置審刑院!睋(jù)此分析北宋強化君權的顯著特點是 (  )

  A.重用親信 B.頻換丞相

  C.分化事權 D.廢除宰相

  答案 C

  解析 此題采用排除法較好判斷。材料看不出“重用親信”、“頻換丞相”、“廢除宰相”等信息。

  8.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指出:唐代州縣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寬廣,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縣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則相對簡陋,且有越來越簡陋的趨勢。材料反映出 (  )[來源:]

  A.唐代國力強盛,宋代以降國力轉趨衰弱

  B.唐代建筑技術已達巔峰,后代難以超越

  C.宋以后坊市制崩潰,無力維修城郭街道

  D.宋代以降財政集權中央,地方經費困窘

  答案 D

  解析 審題要圍繞“州縣”(地方)城郭由“寬敞”到“簡陋”這一現(xiàn)象,主要從地方財力上去分析原因。

  9.據(jù)統(tǒng)計,明代曾任內閣大學士的共有161人,其中經殿試中進士的有157人,占97.5%;157人中又有131人經翰林院入閣,占大學士總數(shù)的81.4%?梢 (  )

  A.科舉高第、入翰林,乃為進入內閣的主要途徑

  B.明代進一步完善了科舉制

  C.從明代開始政府成了士人政府

  D.明朝內閣大學士位高權重

  答案 A

  10.據(jù)《越縵堂日記》中《順治十八年縉紳錄》所記,清初督撫多出身遼東,大多為漢軍旗人,甚至達到“十之九”的程度,這種傾向在康熙和雍正兩朝得到延續(xù),乾隆朝漢軍督撫居多的情形漸有改變,開始大量任用滿官為督撫。以下對材料的理解正確的是(  )

  A.清前期滿人主要擔任中央官員,漢人主要擔任地方官員

  B.清統(tǒng)治者全面學習漢族政治制度

  C.清前期統(tǒng)治者出于緩和滿漢矛盾的目的,大量任用漢人為督撫

  D.乾隆帝改變祖宗之制,不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答案 C

  解析 此題考查對清初滿漢民族關系的理解。材料反映的是清初(乾隆以前)統(tǒng)治者重用漢人為督撫(總督巡撫)這一現(xiàn)象。清前期統(tǒng)治者之所以這樣做,目的是為了緩解滿漢民族間的矛盾。A項易誤選,材料未涉及“中央官員”的信息。

  11.下表是對某朝“大臣”職能的具體描述。從表格中可以獲取的有效信息是 (  )

  A.宰相分工明確,行政效率提高

  B.政府機構臃腫,國家積貧積弱

  C.檔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漸繁榮

  D.專制皇權強化,阻礙社會發(fā)展

  答案 D

  12.2015年7月在建黨94周年慶典上,國家領導人反復強調深化改革,勇于創(chuàng)新。體制、制度創(chuàng)新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之一。秦始皇在這一方面的貢獻不包括 (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統(tǒng)一度量衡標準 D.首創(chuàng)郡縣制度

  答案 D

  1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國人的經典都強調人在社會中的生活,尤其是強調家庭成員之間、國王與臣屬之間的關系。這種對現(xiàn)世的強烈偏好為政治組織和政治穩(wěn)定提供了一個堅固的、根本的基礎。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伴隨經濟變革而來的是重大的政治變革,即封建分封制轉變?yōu)橹醒爰瘷嘀。經濟的發(fā)展和經濟商品化為各封建國家的統(tǒng)治者提供了建立中央集權所必需的財政資源!浣Y果是,諸侯們能夠把從前分給貴族們的封地轉變?yōu)橛伤麄冏约旱闹醒胝晒賳T管理的行政單位。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請回答:[來源:學+科+網(wǎng)]

  (1)造成材料一中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請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闡釋。

  (2)歸納材料二的基本觀點。

  (3)材料三漫畫反映了什么問題?你如何評價?

  (4)上述材料反映出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是什么?

  答案 (1)原因:材料中的現(xiàn)象是由中國傳統(tǒng)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促成的。分析:分封制強調國王與臣屬之間的關系;宗法制強調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

  (2)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井田制逐漸瓦解,分封制趨于崩潰。

  (3)問題:秦完成統(tǒng)一后實行中央集權制度。評價:中央集權制度鞏固了統(tǒng)一,對后世影響深遠;促成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fā)展。

  (4)從分封制到郡縣制的變化,體現(xiàn)了古代中國政治制度從貴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演變。

  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可見,明代的專制主義政治是比較高明的政治,皇帝一方面使內閣“有宰相之實”,把原先宰相的權力巧妙地轉移到內閣的身上,這大大替自己分擔了繁忙的政務;另一方面,皇帝又使內閣“無宰相之名”,內閣行政沒有法理上的依據(jù),本質上依然是由于皇帝制度外的信任而私授權力的秘書班子,而且官階比較低,這樣就大大防止了內閣專權的可能性。當然,這種內閣體制的作用只能是對專制主義皇權的強化,它仍然與官僚政治的制度結構相違背,本質上是帝國政治制度的一種畸變。

  ——徐曉全《中國古代皇權與相權之爭及其對制度變遷的影響》

  材料二 軍機處名不師古,而絲綸出納,職居密勿。初只秉廟謨商戎略而已,闕后軍國大計,罔不總攬。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內閣而于軍機處,蓋隱然執(zhí)政之府矣。 ——《清史稿》

  材料三 在皇權專制方面,明清卻有一以貫之的精神血脈,所有的制度安排無一不是圍繞著如何加強皇帝的權力而展開的。……明朝帝王廢除宰相后又不得尋求體制外的力量,于是又造成了監(jiān)閣之爭以及宦官專權的制度化。這些體制外力量又加緊搜刮社會,從而使得本來就脆弱的小農經濟和工商業(yè)又備受摧殘。清朝帝王盡管個個精明能干,曾出現(xiàn)過“康乾盛世”,但是這種極端專制主義制度結構是建立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的,“康乾盛世”充其量是一種發(fā)達的農業(yè)文明,但當遭遇西方先進的工業(yè)文明沖擊時,顯然是不堪一擊的。 ——徐曉全《中國古代皇權與相權之爭及其對制度變遷的影響》

  (1)依據(jù)材料一,指出明朝內閣的特點。你如何理解它“本質上是帝國政治制度的一種畸變”?

  (2)依據(jù)材料二,指出清朝軍機處的特點,并分析其作用。

  (3)依據(jù)材料三,指出君主專制強化的危害。

  答案 (1)特點:權力很大,行使宰相職權;地位低,不是法定的行政機構。理解:廢丞相設內閣,使皇權缺乏制約因素,與官僚政治的制度結構相違背,容易導致決策失誤。

  (2)特點:位低權重;機密性高。作用: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軍機處完全聽命于皇帝,軍國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決,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3)危害:導致政治腐敗;加重了人民的負擔;阻礙經濟發(fā)展;造成近代落后挨打。

糾錯評論責編:jiaojiao95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竹溪县| 会泽县| 阿克| 黄山市| 云梦县| 平邑县| 东阿县| 三穗县| 德钦县| 安福县| 阜新市| 高邑县| 亳州市| 遵义市| 方正县| 汉寿县| 剑川县| 昌吉市| 鄂托克前旗| 赤城县| 独山县| 泰安市| 荔浦县| 临泽县| 田阳县| 正阳县| 嘉祥县| 塔河县| 志丹县| 营口市| 博兴县| 阆中市| 雷山县| 蕉岭县| 松滋市| 大同市| 若羌县| 铁力市| 上饶市| 闵行区| 许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