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倍裼腥苏f“床前”不好,應改為“窗前”。其實,李白所說的床并非寢具,而是說的水井邊的一圈欄桿;卮1-3題。
1.這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
A.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B.人們的認識不能統(tǒng)一
C.事物的多樣性決定了人們的思維復雜性 D.人們的思維可以改變客觀對象
2.有人將詩中的“床”理解為寢具( )
A.是對認識的發(fā)展 B.犯了經(jīng)驗主義的錯誤
C.犯了教條主義錯誤 D.不是對事實的反映
賈島的“鳥宿池邊樹,曾敲月下門”堪稱遣詞造句的經(jīng)典。回答3-4題。
3.人們寫文章之所以要“反復推敲”,從哲學上看,就是要( )
A.“語不驚人死不休” B.盡可能準確地反映事物
C.出奇制勝 D.寫出好文章
4.詩人把“鳥宿”和“僧敲”這對立的一動一靜放到一起( )
A.完全是詩人無根據(jù)的想象 B.是詩人對事物的加工制作
C.是詩人對客觀事物的照搬 D.完全是為了寫詩的需要
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柳宗元也有名句“欵乃一聲山水綠”。同是一個“綠”,可前一個是動詞,后一個是形容詞。據(jù)此回答5-6題。
5.前后兩個“綠”字都是( )
A.客觀實際 B.詩人大腦的產(chǎn)物
C.詩人對客觀實際的認識 D.詩人的主觀想象
6.兩個綠字的詞性不同,是人們( )
A.認識事物的需要 B.思維習慣的不同
C.改造世界的需要 D.審美情趣不同
7.“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長相。你是駱駝,就不要去唱蒼鷹的歌,駱駝照樣充滿魅力!边@段話是一個 命題。( )
A.唯心主義 B.唯物主義 C.悲觀主義 D.教條主義
8.“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碧拼娙嗣虾迫贿@句詩體現(xiàn)的哲理是( )
A.自然界是客觀的 B.人類社會是客觀的
C.事物的聯(lián)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fā)展的
9.“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边@首詩包含的哲理是( )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開得早 B.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
C.新事物一定戰(zhàn)勝舊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0.“興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 )
A.事物發(fā)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B.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jù),外因是變化的條件
C.內外因對事物的發(fā)展同等重要 D.事物的發(fā)展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
蘇軾詩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1.這首詩主要說明( )
A.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
B.意識很難準確地反映客觀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fā)展的
D.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制約
12.找出與上述詩句意思相近的選項是( )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 B.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C.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D.將欲奪之,必先予之
13.人們要獲得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從主觀方面來講,必須做到( )
、俣苏觯匀嗣竦母纠鏋槌霭l(fā)點來觀察事物②以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為指導
、鄄粩喑鋵嵶约旱目茖W知識,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 ④充分發(fā)揮意識的能動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一詩句告訴我們( )
A.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能動作用 B.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個產(chǎn)生、發(fā)展、滅亡的過程 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15.“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逼湔軐W寓意是( )
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B.矛盾著的事物及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
C.兩點論和重點論統(tǒng)一 D.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16.“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這句詩體現(xiàn)了唯物辯證法 的觀點( )
A.普遍聯(lián)系 B.變化發(fā)展 C.新事物不可戰(zhàn)用勝 D.矛盾上事物發(fā)展的動力
17.“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边@首詩表明( )
A.自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類永恒的追求
B.價值觀對人們的認識、實踐活動有導向作用
C.自由具有最高的永恒的價值
D.價值觀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面變化
18.朱憙《觀書有感》:“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弊髡邚淖匀唤绾蜕鐣钪胁蹲叫蜗螅f明觀書的體會。此詩中蘊含的哲理是( )
、僦饔^能動性的發(fā)揮受客觀因素的制約 ②規(guī)律是客觀的,人在客觀規(guī)律面前無能為力
、圩プ≈饕,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④要正確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必須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9.“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 )
、倜芎褪挛锊豢煞 ②要在對立中把握統(tǒng)一,在統(tǒng)一中把握對立
、凼挛锞褪敲,矛盾就是事物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南北朝詩人王籍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則有“一鳥不鳴山更幽。”的名句。黃庭堅說王安石的修改是“點金成鐵”。從哲學上看,這是因為王安石( )
A.只見對立,不見統(tǒng)一 B.只見統(tǒng)一,不見對立
C.只見相互依存,不見相互轉化 D.只見相互轉化,不見相互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