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1. A(古代男子20歲成年,行加冠禮,又稱“弱冠”,而非18歲)
2. A(左遷是降職的意思)
3.C(“遷”表示官員的調(diào)動(dòng),可升可降,左遷是貶官,升官極少用“右遷”)
4.B(“英宗”是廟號(hào),不是年號(hào))
5.D “編年體通史”錯(cuò),應(yīng)為“紀(jì)傳體通史”。
6. D(大臣、后妃或名人名吏等也有“謚號(hào)”,比如本文傳主胡世寧就是大臣)
7.C(“除”,任命官職。)
8.C “視事” 指官員到任到職。“致政”與““致仕””一樣,則指官員辭官或退休。
9.C (“致仕”指辭官或退休)
10. C 【解析】“自發(fā)地”、“其對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員”的說法不正確。有的朝代,也可能諂媚者或懾于其勢焰者所為;奉祀的對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員”。
11.D【解析】“旦日”有“初一”、但沒有“正月初一”的意思。
12. C(“薨”是古人對諸侯之死的一種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稱薨。帝后的死當(dāng)稱為“崩”)
13. C(踐政、踐蒞:當(dāng)政在任之意。踐事:供職、充役之意。踐襲:蹈襲,沿用之意)
14.D (“轉(zhuǎn)”是關(guān)于職務(wù)調(diào)動(dòng)的,《張衡傳》中有“再轉(zhuǎn)復(fù)為太史令”)
15.A(冠族指的是當(dāng)?shù)仫@貴的豪門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響)
16.A (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
17.B(第一部詩歌總集為《詩經(jīng)》)
18.B(“署”表示代理、暫任官職)
19.A(社,古代指土地之神;稷,指谷神,即農(nóng)業(yè)之神)
20. C(蘇軾號(hào)“東坡居士”,謚號(hào)“文忠”)
21. D(“朕” 只能用作皇帝的自稱,不能用于諸侯王)
22. D(天子死了叫做崩,諸侯死了叫做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未成年而死叫殤,少壯而死叫夭,自然地終結(jié)生命叫老)
23. D(古代官員分九品十八級(jí),非七品十八級(jí))
24.D(“致仕”指官員辭職回家)
25. C(我囯封建王朝奉行嫡長子繼承制,繼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長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