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xué)》
1、開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即“學(xué)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闡明了學(xué)習(xí)要持之以恒,并 在后來形成一句常用成語的句子是:“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2、韓愈在《師說》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边@與《荀子·勸學(xué)》 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的觀點是相同的。
3、只要堅持就會成功。正如《荀子·勸學(xué)》中說:“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 可鏤
4.正面論證學(xué)習(xí)要逐步積累的比喻句 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5.論證君子善于利用學(xué)習(xí)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的句子是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蜀道難》
1.《蜀道難》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2.《蜀道難》中運用夸張修辭方法,寫出秦蜀之間崇山疊嶺、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當(dāng)太白 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
3.《蜀道難》中寫出水石相激、山谷轟鳴的驚險場面的句子是: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 萬壑雷。
4、運用夸張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的句子: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 倚絕壁
5、虛寫映襯表現(xiàn)蜀道的雄奇險峻的句子: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6、表明歷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7、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開篇以蜀地方言詠嘆點出主題,為全詩奠下雄渾感情基調(diào)的句 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
8、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運用夸張的手法表示自 古以來秦、蜀之間少有往來。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顛 ”, 進一步表明秦、蜀之間為高山峻嶺所阻擋。
9、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引用神話傳說為其增添了浪漫氣息,如引用“五丁開山”一神話 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
10、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運用神話、夸張、襯托的手法來寫蜀山之高險的句子有“上 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真是“物 猶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11、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不但寫到蜀山之高峻,還描寫了人的行路之難。他借助一些 細節(jié)動作加以摹寫,寥寥數(shù)語,便把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繪聲繪色地刻畫出來了, 困危之狀如在眼前,體現(xiàn)這一內(nèi)容的句子是“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mén)參(sh ēn)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
12、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但見悲鳥號(háo)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 愁空山 為我們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huán)境氣氛。
13、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還有更為奇險的風(fēng)光。詩人先用“連峰 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后由靜而動,“飛湍瀑(pù)流爭喧豗(hu ī),砯(pīng)崖轉(zhuǎn)石萬壑雷 ”寫出水石激蕩、山谷空鳴的場景。
14、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寫出了劍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特點的句子是“劍閣崢嶸 而崔嵬(wéi),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 ”。
15、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語句的 句子是“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fēi)親,化為狼與豺 ”,從而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 與關(guān)切。
16、從李白《蜀道難》一詩中“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zī)嗟 ”的長嘆中, 我們似乎也感受到了詩人對功業(yè)難成的一聲嘆息。
《次北固山下》(王灣)
1.詩中描繪漲潮時水面寬闊,帆船順風(fēng)而行的句子是:潮平兩岸闊,風(fēng)正一帆懸 。
2.表現(xiàn)時序變遷,新舊交替這一自然規(guī)律的詩句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
3.詩中表現(xiàn)游子思鄉(xiāng)情深的詩句是: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
《飲酒》(陶淵明)
1.陶淵明《飲酒》中表現(xiàn)了怡然自得,恬淡閑適,熱愛自然,曠達胸襟的詩句是:采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
2.陶淵明的《飲酒》中表明詩人決意擺脫塵世的干擾,過閑適恬靜的生活的詩句是: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岸鵁o車馬喧”的原因是:心遠地自偏。
3. 陶淵明的《飲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說明白,卻又不可言傳的詩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 已忘言。
《觀滄海》 (曹操)
1.最能表達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2.描寫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樹木從生,百草豐茂 。
3.詩中寫大海水波動蕩,山島高聳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4.對景物作總寫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
5.詳細寫詩人見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樹木從生,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
6 描寫詩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7.詩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但是也有兩句詩是敘事的,這兩句詩是: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詩中的名句是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
2詩中勸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那樣,為離別淚濕衣巾,而要心胸豁達,坦然面對的句子是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1.白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借鶯燕的活動來傳達春天來臨的信息并表達自己喜悅之情的 句子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2.白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描繪春花初綻,春草吐綠的詩句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 能沒馬蹄。
《關(guān)雎》
1、起興的句子是: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詩的綱目,統(tǒng)攝全詩的句子或表現(xiàn)小伙子一般都喜歡美麗而賢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體現(xiàn)全詩的精神,抒發(fā)求之不得的憂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 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
4、最能表達詩人對心中戀人的愛慕之情的句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 反側(cè)。
5、抒寫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的句子:“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抒寫了求而得之的 美好愿望和喜悅心情的句子:“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第二次月考
《師說》
1、《荀子·勸學(xué)篇》指出:“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边@與韓愈《師說》中“師不必賢 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 ”的觀點是相同的。
2、韓愈認為老師的職能是: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擇師的標準是:是故無貴無賤,無 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
3、韓愈眼中的師生關(guān)系是怎樣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 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
4、《師說》中士大夫之族恥學(xué)于師的原因: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 則近諛。
5、中國古代的學(xué)校教育十分發(fā)達,從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學(xué)。韓愈寫這篇文章時三十五歲,正在國子監(jiān)任教。那么,韓愈為什么說“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原來他所說的“師”,有其獨特含義,并與那些教孩童的老師進行對比,以明確自己所說的老師既不是指各級官府的學(xué)校老師,也不是指“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的啟蒙教師的句子是: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6本文從多個方面進行對比,抨擊“恥學(xué)于師”的人,先用古今對比,指出從師與不從師的兩種結(jié)果,并用一個反問句推斷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語句是: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
7、以孔子為例,指出古代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廣泛學(xué)習(xí),重視師道的事跡,進一步闡明從師的必要性和以能者為師的道理的語句是: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8、本文以為子擇師和自己不從師作對比,韓愈直接點明自己的態(tài)度,認為這樣做,最終導(dǎo)致的結(jié)果是: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逍遙游》
1.莊子在《逍遙游》一文中,借助“大鵬直上”表達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一句后來演變成了一個成語“扶搖直上”
2、承上啟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哪幾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遙游?就是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
4在想象鯤鵬形象時,作者極寫鯤鵬之大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5在《逍遙游》中描繪鯤鵬體形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雙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達三千里,奮飛直上九萬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來也并非逍遙,因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6 《莊子·逍遙游》中以“朝菌”和“蟪蛄”為例來說明“小年”一詞的兩句是“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
7作者舉現(xiàn)實生活中的很小的實物也需要依憑外物實例與大鵬鳥的“海運將徙”作對比,形象地說明任何事物都有所憑借的句子是: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8 舉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例,通過舟的浮動對水的依賴性,從而得出結(jié)論來說明大鵬鳥的飛翔對風(fēng)的依賴性的句子是:風(fēng)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9.莊子從奇妙莫測的描寫后接著以現(xiàn)實社會的四種人的具體描述,他們分別能“效”“比”“合”“征”,但卻以世俗之見自視,以出類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為人生的境界,他們也僅僅是斥晏翱翔于蓬蒿之間罷了。并未入道,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 ”。文中描寫四種人的句子分別是: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
10作者在徹底否定了“有所待”的萬物和現(xiàn)實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觀點——“無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遙的并列句了三類人的句子是: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11.面對高遠蔚藍的天空,作者不僅想到如果大鵬鳥飛到九萬里的高空向下看會是什么樣的呢?會不會也像我們看天空一樣呢?文中對天空的顏色成因進行了探尋,并發(fā)出了疑問的兩句是: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12.文中寫宋榮子看淡了世間的榮辱,不會因為外界的評價而更加奮勉或沮喪的句子是:
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12當(dāng)看到大鵬經(jīng)過一系列的準備才能“圖南”之后,蜩與學(xué)鳩通過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飛行和休息的樣子來嘲笑大鵬鳥的句子是: 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
《使至塞上》(王維)
1.王維在《使至塞上》一詩中,描繪奇特壯美的塞外風(fēng)光的句子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 圓。
2.王維在《使至塞上》一詩中,以比喻表達詩人惆悵.抑郁心情的語句是:征蓬出漢塞,歸 雁入胡天。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詩中將月亮人格化,用了擬人修辭方法,抒發(fā)了詩人對朋友的無限懷念和深切同情同 時抒發(fā)了作者對友人被貶遠行的憂慮關(guān)心之情的詩句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 郎西。
2、詩中借景抒情蘊含飄零之感、離別之恨、遷謫之遠的詩句是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 標過五溪。
《行路難》
2.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艱難險阻、壯志難酬的詩句: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天
3.千古名句: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3、用典表達了詩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詩句: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 乘舟夢日邊
4、寫出詩人內(nèi)心的苦悶、抑郁及感情的激蕩變化的詩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 茫然
5、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表現(xiàn)了詩人積極樂觀的精神的詩句:
長 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望岳》
1、詩中的名句是: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迸c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和孔子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有異曲同工之妙。
3、虛實結(jié)合的詩句: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4、 表明詩人要想攀登人生頂峰, 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絕頂, 俯視一切的不怕困難的雄心壯志, 體現(xiàn)了青年杜甫英姿勃發(fā)的情懷,反映了詩人不畏艱險,勇于攀登,積極進取的人生哲理,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的詩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5、描寫泰山神奇秀麗、巍峨高大的詩句是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6、用了設(shè)問修辭,生動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綿延 、高大的詩句: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春望》(杜甫)
1.杜甫在《春望》一詩中寫國都淪陷,山河依舊,春天來臨卻雜草叢生且表現(xiàn)長安春日滿目 凄涼,傳達出詩人憂國傷時之情的詩句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杜甫的《春望》中詩人感時傷別,見明麗之景誘發(fā)內(nèi)心傷感(或運用擬人手法抒發(fā)傷感之 情)的詩句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3.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開鳥鳴反而使詩人杜甫生出憂國和思鄉(xiāng)之情的詩句是:烽火 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4.杜甫在《春望》一詩中悲哀國破家亡,傷感離亂之痛,表現(xiàn)他愛國,念家的美好情操,用 細節(jié)表現(xiàn)他憂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1、 詩中運用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細致入微的寫出了早春的特有景色的句子是:天街小 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2、 寫出一切美好的事物,最美的時節(jié)就在它的萌生階段,它正朝著極盛的方向前進,給人 以希望的詩句: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第三次月考
《阿房宮賦》
《阿房宮賦》中作者潑墨寫意,粗筆勾勒。言阿房宮占地之廣,狀其樓閣之高的句子是: 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
2、《阿房宮賦》中從人們的主觀感受寫宮內(nèi)歌舞盛況。既是以歌舞之紛繁襯托宮殿之眾多,又為下文美女充盈宮室預(yù)作鋪墊的句子是: 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fēng)雨凄凄。
3、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將喻體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鮮明的畫面,令人驚奇,再出現(xiàn)本體,解釋原因,使讀者印象更為強烈得語句是: 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4、既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宮的修建,又起到了籠蓋全篇、暗示主題的作用的句子是: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5、從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說明人心沒有區(qū)別,都追求幸?鞓、都掛念家小,對秦統(tǒng)治者的殘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擊的語句是: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6、總括秦的紛奢是建立在對人民的剝削和掠奪之上的,并且還揮霍無度,將剝削來的錢財像泥沙一樣的浪費掉,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zāi)難。揭露和控訴了秦的自私無道的語句是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7、杜牧在本文中最后總結(jié),六國和秦國的滅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的語句是: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8、杜牧在文中告誡后人光是感嘆是沒有用的,要吸取歷史教訓(xùn),不要讓歷史重演,如果不能夠吸取教訓(xùn)終將重蹈覆轍的語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9.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用14個字 戍卒叫 函谷舉 楚人一炬 可憐焦土 !”簡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滅亡的歷史過程,和篇首“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的氣勢構(gòu)成鮮明的對比。
10《阿房宮賦》的文眼是秦愛紛奢
11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宮的繁華奢靡,與老百姓的勞作吃穿作對比,其中描寫樂聲之多與市井言語對比的句子是:管弦嘔啞 多于市人之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