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國戲曲學院三家藝術院校相繼公布了2018年招生計劃,今年的藝考大幕漸漸拉開。
以往,藝考最讓人關注的是表演專業(yè),無數(shù)俊男靚女擠獨木橋的情形曾讓人津津樂道。但今年三家藝術院校均調整了招生計劃,北電減少了表演專業(yè)招生人數(shù),增設了電影學系評論專業(yè);中戲增設了偶劇戲;國戲首次招收昆曲班,不僅為更多的考生敞開了藝考的大門,也提升了藝考的文化含量。
北電:培養(yǎng)電影評論專業(yè)人才
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2018年計劃招生50人,比去年減少了25人;高職戲劇影視表演專業(yè)計劃招生30人,比去年減少了5人。且表演學院新增四試,為面試形式,以便更好地篩選表演人才。此外,北電美術學院的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yè)招生人數(shù)從去年的50人減少到今年的36人。聲音學院的錄音藝術(音樂錄音)專業(yè)、管理學院的文化產業(yè)管理專業(yè)取消。
北電視聽傳媒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招生人數(shù)則從去年的15人增加至今年的30人。新增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yè),計劃招生10人;美術學院新增新媒體藝術專業(yè)、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計劃各招10人;動畫學院新增漫畫專業(yè),計劃招生20人。這些,顯然是針對國內文化市場需求而做的調整。
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新增電影學系,下設電影學(電影評論)專業(yè),計劃招生20人。業(yè)內人士認為,我國電影業(yè)發(fā)展迅速,但質量卻參差不齊,迫切需要專業(yè)的高水準的電影評論隊伍。北京電影學院開設電影評論專業(yè),有助于提高中國電影的制作水平和觀眾的鑒賞水平,此舉意義重大。
中戲:增設偶劇系與國際接軌
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今年招生仍為50人,國內為表演(話劇影視表演)專業(yè)25人,另外25人的“2+2”雙學位班則與英國蓋德霍爾音樂戲劇學院合作。中戲戲劇管理系與美國芝加哥哥倫比亞學院開展“3+2”校際交流項目,學生完成中戲3年學習后,將赴芝加哥哥倫比亞學院學習2年,成績合格者將獲中戲學士學位及哥倫比亞學院碩士學位。
引人注目的是,中戲去年新設偶劇系,今年首屆計劃招收25人。據(jù)中戲副院長郝戎介紹,偶劇戲并非木偶劇戲,此“偶”汲取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皮影、木偶等藝術的營養(yǎng),但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民間藝術。它與國際上通行的偶劇表演形式相吻合,為當今世界上比較主流的人偶共同演出。
據(jù)了解,中戲最早于1951年成立木偶戲研究組,2015年成立木偶劇研究中心,2017年設立偶劇系。2006年,我國將木偶戲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偶劇藝術正式成為國家文化戰(zhàn)略重點保護和發(fā)展方向。近年來,英國話劇《戰(zhàn)馬》中文版在國內巡演大獲成功,為我國偶劇的傳承與發(fā)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與啟示。
國戲:新設昆曲班擴大非遺劇種數(shù)量
中國戲曲學院今年本科招生計劃較去年增加了15名。為了滿足北方昆曲劇院、北京演藝集團的人才需求,國戲今年將招收昆曲班和北京曲劇班。國戲曾招收過兩個北京曲劇班,但昆曲班是第一次。以前北方昆曲劇院曾與北京戲曲藝術職業(yè)學院合作辦過昆曲班。國戲副院長冉常建認為,作為國家最高戲曲學府,國戲應將視野放眼全國。當下很多劇種的教育體系還都僅僅限于中專以及團帶班,從業(yè)者的文化理論以及藝術修養(yǎng)有很大局限。國戲新設昆曲班,使進入高等教育領域的地方劇種的數(shù)量進一步擴大,目前達24個,且都是非遺劇種。
“需要指出的是,這是我院第一次招收昆曲大班,其中昆曲表演35人、昆曲器樂伴奏8人,表明了學院更加重視百戲之祖昆曲的人才培養(yǎng),進一步提升了昆曲在高等戲曲教育上的地位,其文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都非常重要!眹鴳虮硌菹抵魅瓮踅B軍介紹說,昆曲班將聘請北昆、南昆的導師名家進行授課,采取2+1+1的方式,即頭兩年在國戲學習,第三年回所在地學習劇種傳統(tǒng)劇目,最后一年回學校完成畢業(yè)論文和畢業(yè)演出,相信這個班將對昆曲特別是北方昆曲的發(fā)展產生積極而重要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國戲的京劇表演、京劇器樂、戲曲作曲、音樂制作、民族器樂、音樂學、音響藝術設計專業(yè),全部由三試變?yōu)閮稍。而且繼續(xù)執(zhí)行免學費政策,京劇表演、京劇器樂、昆曲表演、昆曲器樂、多劇種表演、多劇種器樂、戲曲作曲等均免學費,將政府對傳統(tǒng)戲曲藝術的重視與扶持落在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