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普墩村的副主任王巧林和張華,專門把村里這位老太太送過來開庭的!鼻安痪茫诨窗睬褰謪^(qū)法院門衛(wèi)安檢處,來了兩位熱心村干部。站在他們身旁的,是一位將近八十歲的白發(fā)老太太,因為與兒子之間的贍養(yǎng)糾紛到法院來開庭。
據了解,這位老太太的老伴已經去世三十年了,育有三個兒子。原本一直和二兒子一起居住,但不幸地是2014年二兒子去世了。后來她就一直獨居在村里橋下一間無水無電的小鐵皮房子里。
老太太的另外兩個兒子,都是在外面打零工,做些苦力活,收入微薄,家庭負擔重,對老母親疏于照顧。一直以來,村委會盡可能地給予老太太一些生活上的幫助,同時也在努力地做兩個兒子的思想工作,希望將其母親接回家居住,并協(xié)商贍養(yǎng)方案,但最終沒能達成一致意見。
因為村容村貌建設需要,這處鐵皮房子即將拆除,無處可去的她便到法院來要求兩個兒子履行贍養(yǎng)義務。考慮到老太太年事已高,行動不便,兩名村干部便主動將老人家送到法院來開庭。
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后,承辦法官并沒有急于開庭,而是和兩位村干部耐心地為原被告做起了調解工作,把法律規(guī)定說得清楚詳細,把家庭親情說得暖意洋洋。經過半天的努力,老太太和兩個兒子把住所問題、生活開支、看病費用、日常照顧等問題都協(xié)商妥當,一家人又重歸于好。
“有村干部在場,我們能更加直接、客觀、方便地了解到這一家人的情況,便于我們掌握他們的矛盾所在,共同給兩方化開心結。看到一家人和和氣氣,是我們家事法官最大的心愿!背晒φ{解此案的戚法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