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在河北邢臺市橋東區(qū)豫讓橋辦事處三合莊村,大學生村官母淑英拿著報紙,正在逐字逐句細細研讀十九大報告內容。
母淑英說:“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農業(yè)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yè)農村優(yōu)先發(fā)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wěn)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這對于我們來講,是個利好消息,很受鼓舞。”
母淑英帶領記者走進村南萬里紅軟籽石榴生態(tài)采摘園,深秋季節(jié),田間套種的花生已經收獲,20畝紅薯長勢良好,綠油油一片,30余名村民正在田間施肥。
為帶領三合莊村民致富,身為80后的母淑英敢想敢干,她帶領村干部多部門跑資金、流轉土地,今年初春,占地50畝的采摘園正式建成。采摘園依托邢臺綠水灣種植專業(yè)合作社,采取“基地+農戶+集體”的經營模式,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眼下,突尼斯石榴、晚巨蜜桃、特色葡萄等已栽種到位,預計明年可實現(xiàn)首期掛果,而今年田間套種的花生已見利潤,不日,紅薯也進入收獲季。
母淑英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這讓我們搞特色種植的信心更足了。明年我們打算再流轉鄰村260畝土地,擴大種植,把特色石榴做大做強,最終我們要建設園區(qū)果蔬的深加工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