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推理是大學生村官考試行測邏輯判斷部分的重點題型,其中考察最多的是加強型和削弱型。
我們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來理解這種論證方式:小明長的很帥,并且很有錢,所以他一定是因為長得帥,才那么有錢。對于這個結論,典型的削弱方式有: (1)小明本來長得很丑,但是因為他有錢,于是通過整容變帥了(因果倒置);(2)小明有錢是因為他是富二代(另有他因);(3)很多帥哥都是窮人(切斷因果)。常見的加強方式有:(1)小明因為長得帥而被星探看中,通過培養(yǎng)成了大明星(解釋因果);(2)排除他因。對于這種論證結構,削弱比加強考察的頻率高,而我們介紹的以上三種削弱方式,其削弱程度是不一樣的,其中最強的是因果倒置。這就要求考生可以準確判斷選項的削弱類型,并且比較其削弱的強弱程度。
【例題】我國不少城市相繼推出錯時上下班制度后,城市主要道路在一定單位時間內機動車、非機動車流量減少約30%,可見,錯時上下班制度能有效緩解交通擁堵問題。
以下各項如果為真,哪項最能質疑上述推論?
A.政府在推行錯時上下班制度的同時,兩條地鐵投入運營
B.錯時上下班將降低市民購車的熱情乃至削弱汽車行業(yè)的發(fā)展
C.錯時上下班制度的同時,交管部門加強了對交通秩序的維護
D.推行錯時上下班制度后,接送小孩上學的家庭仍然按既定的時間出行
【解析】答案選A。A項“地鐵投入運營”也是能造成“車流量減少”的原因,屬于另有他因,可以削弱;B項對汽車行業(yè)的影響與“緩解交通擁堵”無關;C項看似另有他因,但維護交通秩序與“車流量減少”無關;D項說明錯時上下班制度對“接送小孩上學的家庭”沒有影響,但是這只是個例。因此最能質疑的是A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