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稅務師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稅務師 >> 涉稅相關法律 >> 模擬題 >> 文章內容

2018年稅務師考試涉稅服務法律習題(1)_第2頁

來源:考試網(wǎng)  [2018年6月25日]  【

  參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 D

  【解析】

  截止到2015年8月2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已經(jīng)通過九個刑法修正案。

  【知識點】 刑法的解釋和效力

  2. 【答案】 B

  【解析】

  《刑法》基于屬人主義原則,規(guī)定了屬人管轄權:中國公民在中國領域外犯《刑法》規(guī)定之罪的,適用《刑法》,但是按《刑法》規(guī)定的最高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知識點】 刑法的解釋和效力

  3. 【答案】 D

  【解析】

  《刑法》在溯及力問題上采取從舊兼從輕原則。

  【知識點】 刑法的解釋和效力

  4. 【答案】 A

  【解析】

  罪刑相當原則,又稱罪刑相適應原則、罪刑均衡原則,指根據(jù)罪行危害性的大小決定處刑的輕重。

  【知識點】 刑法的基本原則

  5. 【答案】 D

  【解析】

  選項D: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犯罪經(jīng)過20年不再追訴;如果20年以后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

  【知識點】 追訴時效

  6. 【答案】 B

  【解析】

  犯罪,是《刑法》規(guī)定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犯罪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二是刑事違法性,即必須是我國《刑法》明文禁止施行的具體行為;三是應受刑罰處罰性,即必須是依照《刑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接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知識點】 犯罪的概念與特征

  7. 【答案】 B

  【解析】

  (1)犯罪的直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發(fā)生的心理態(tài)度;(2)犯罪的間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的心理態(tài)度。

  【知識點】 犯罪構成

  8. 【答案】 A

  【解析】

  犯罪形態(tài)只能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過失犯罪和間接故意犯罪沒有犯罪的預備、未遂和中止形態(tài)。對于過失犯罪和間接故意犯罪,只有成立與否問題,而沒有既遂與未遂問題。

  【知識點】 犯罪形態(tài)

  9. 【答案】 A

  【解析】

  (1)選項A:結果犯以法定的危害結果是否實際發(fā)生,作為區(qū)分犯罪既遂和未遂的標準;(2)選項B:危險犯以法定的危害結果發(fā)生的危險狀態(tài)的出現(xiàn),作為區(qū)分犯罪既遂和未遂的標準;(3)選項C:行為犯以法定的犯罪行為是否完成,作為區(qū)分犯罪既遂和未遂的標準;(4)選項D:舉動犯,只要行為人一著手犯罪實行行為,犯罪即告完成并完全符合犯罪構成,因此,舉動犯不存在犯罪未遂。

  【知識點】 犯罪既遂

  10. 【答案】 B

  【解析】

  本案中,李某購買毒鼠強,是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但是由于李某意志以外的原因(跌入大坑后臥病不起),在著手實施犯罪前停頓下來,因此,李某的行為屬于犯罪預備

1 2
責編:jiaojiao95

報考指南

焚題庫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職業(yè)資格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
曲松县| 雅江县| 彭州市| 关岭| 大埔区| 黄陵县| 双鸭山市| 卫辉市| 郸城县| 通化市| 白河县| 厦门市| 河南省| 寿阳县| 宁津县| 互助| 凤阳县| 隆回县| 敦煌市| 克什克腾旗| 沂南县| 宁明县| 巴青县| 丰都县| 武汉市| 北海市| 临桂县| 林芝县| 宜昌市| 安丘市| 宝坻区| 勐海县| 青岛市| 永清县| 孟连| 淄博市| 泾源县| 石城县| 盈江县| 中西区| 昌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