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成人高考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 >> 成人高考 >> 專升本輔導 >> 政治 >> 文章內容

報考指南

招生簡章

點擊排行

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筆記:認識的發(fā)生和本質

來源:考試網  [ 2016年2月3日 ]  【

  認識的發(fā)生和本質

  (一)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能動的反映論

  要明確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同唯心主義認識論、不可知論、舊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對立和區(qū)別。

  (1)能動的反映論和唯心主義先驗論的對立。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首先是反映論。反映論是一切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認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認識是對世界的反映,堅持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的認識路線。先驗論是唯心主義認識論,認為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人的認識先于物質、先于經驗,堅持從感覺和思想到物的認識路線。能動的反映論和先驗論是根本對立的。

  (2)能動的反映論和不可知論的對立。

  能動的反映論是可知論,認為世界是可以認識的,人具有正確認識世界的能力。不可知論否認世界的可知性,懷疑和否認人正確認識世界的能力。古代中國的莊子認為,以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知識是不可能的。休謨和康德是近代歐洲不可知論的代表。黑格爾和費爾巴哈,曾對不可知論作過批判,但都是不徹底的。只有辯證唯物主義能動的反映論,把實踐引入認識論,才真正徹底批判了不可知論。因為實踐是駁斥不可知論最有力的武器。

  (3)能動的反映論和舊唯物主義直觀反映論的根本區(qū)別。

  舊唯物主義認識論堅持反映論和可知論,但不了解認識對實踐的依賴關系,不能把辯證法應用于反映論,否認認識的能動作用,是直觀、被動、形而上學的反映論。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把實踐引入認識論,把辯證法應用于反映論,是以實踐為基礎的、能動的、辯證的反映論。

  (二)認識發(fā)生的現實基礎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首先考察認識發(fā)生的現實基礎,認為勞動在認識的發(fā)生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是因為:

  (1)勞動實踐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為人類認識活動的發(fā)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勞動實踐要求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并提供客體信息和認識工具。

  (2)勞動實踐促進了人腦的發(fā)展,產生了人特有的認識結構和圖式,形成了人的認識能力。

  (3)勞動實踐促使了人的交往、語言、符號的產生和發(fā)展,使抽象思維成為可能,并使人獲得了不同于生物遺傳的社會遺傳方式。

  (三)認識的本質與結構;主體在認識中的作用

  1.認識的本質:在實踐基礎上反映和創(chuàng)造的統(tǒng)一

  (1)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這是一切唯物主義都承認的反映論共同原則。

  (2)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和創(chuàng)造性反映。這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根本觀點。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認識不是主體對客體的消極、簡單的摹寫和反映,而是一種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認識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和結果,既有客體對主體的作用,更有主體對客體的作用。①在反映過程中,主體能動地選擇加工和改造感性材料,創(chuàng)造出概念和理論體系,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提出創(chuàng)造性的預見;②主體根據實踐需要,能動地創(chuàng)制出未來世界的藍圖、計劃、方案等等;③主體認識能動地指導實踐,改造世界,創(chuàng)造出世界上本來沒有的事物。

  (3)認識是反映和創(chuàng)造的辯證統(tǒng)一。反映是在創(chuàng)造過程中實現的,直觀的反映不可能做到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不是無中生有的臆造,而以反映為前提和基礎;創(chuàng)造本身也是反映,是對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的反映,是對事物未來發(fā)展趨勢的反映。反映和創(chuàng)造辯證統(tǒng)一的基礎是實踐。

  2.認識活動的基本結構

  其基本結構是由認識主體、客體、中介構成,主體運用一定中介(工具、手段等)作用于客體,按一定方式實現主客體的相互作用。

  (四)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與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1.實踐的含義和本質

  實踐是人類特有的“主觀見之于客觀”[ (毛澤東語)的一切活動,特別是改造物質世界的對象性活動。實踐的本質:

  (1)實踐區(qū)別于意識(認識、理論)的本質在于實踐的直接現實性。(2)實踐區(qū)別于自然物質運動形式和動物本能活動的本質在于實踐的主體性和能動創(chuàng)造性。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實踐活動總是以客體為對象的現實活動,更重要的是,它把人的目的和力量對象化為客觀存在,不斷實現著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轉化,創(chuàng)造出一個屬人的對象世界。實踐具有創(chuàng)造客體價值和優(yōu)化主體的功能。動物的存在方式是其本能活動,實踐是人類特有的活動,人是通過實踐維持自身生存和發(fā)展的,人和社會是通過實踐而存在的,因此,它是人和社會的存在方式。

  2.實踐的基本特征

  (1)客觀物質性和直接現實性。實踐是感性的物質性活動,實踐主體、客體、工具都是客觀的;實踐過程和結果也是客觀的;實踐受客觀條件的制約和客觀規(guī)律的支配。實踐的直接現實性是指它和認識、理論的原則區(qū)別。認識或理論具有主觀反映性,沒有直接現實性,只有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即實踐超出了主觀認識的范圍,能夠把認識或理論轉化為現實,并檢驗一切認識和理論。

  (2)主觀能動性。包括自主性、目的性。實踐中包含著人的精神因素和意識的能動作用;實踐是人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實踐能動地推動認識的產生和發(fā)展;實踐能動地改造世界。這說明,實踐不同于生物對外界的消極適應和本能活動。

  (3)社會歷史性。人總是社會的人,并在一定社會關系中、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進行實踐活動,這就決定了實踐的社會制約性:實踐的主體、對象、范圍、規(guī)模、方式均受社會的制約;不存在孤立于社會之外的抽象的個人活動。其歷史性是指:實踐受歷史條件的制約,實踐是不斷發(fā)展的歷史過程。

  3.實踐的基本形式

  (1)物質生產實踐。它是人們改造自然界以獲取物質資料的實踐活動。它是人類社會產生、存在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它歸根到底決定其他實踐活動,其他實踐活動都是建立在物質生產活動基礎之上的。因此,它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2)處理和變革人與人的社會關系的實踐。它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實踐活動,在階級社會中主要表現為階級斗爭。

  (3)科學實驗以及精神生產實踐。它具有探索性、嘗試性,以腦力勞動為主,提供精神產品的實踐活動。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知識和科學作用的增強,它愈來愈成為主導性的實踐活動。

  4.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⑴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無論直接經驗還是間接經驗歸根到底都來自于實踐。⑵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表現在a.實踐的發(fā)展不斷地提出認識的新課題。b.實踐為解決認識上的新課題積累越來越豐富的經驗材料。C.實踐又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和物質手段,不斷強化主體的認識能力。d.實踐不斷鍛煉和提高了主體的感知器官和思維能力。⑶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的惟一標準。⑷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認識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預見事物發(fā)展的趨勢,據此規(guī)定實踐的目的、計劃和過程,指導實踐按照預期的目標發(fā)展。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有兩種效果:正確的認識指導實踐,可使實踐獲得成功,達到預期的效果;錯誤的認識指導實踐,會對實踐產生消極乃至破壞性的作用,使實踐遭到失敗。

責編:xiejinyan
  • 學歷考試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職業(yè)資格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徐汇区| 安庆市| 霍州市| 日照市| 偃师市| 郴州市| 赤水市| 常州市| 大厂| 镇原县| 龙海市| 弥渡县| 鹤岗市| 潮州市| 商洛市| 塘沽区| 扎兰屯市| 定日县| 永吉县| 洞头县| 资阳市| 铜川市| 南涧| 延边| 绥德县| 富川| 屏山县| 大方县| 年辖:市辖区| 开远市| 武陟县| 承德市| 旬邑县| 安宁市| 灵台县| 南澳县| 乌苏市| 修武县| 雷波县| 荃湾区| 内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