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成人高考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成人高考 >> 專升本模擬試題 >> 語文 >> 文章內(nèi)容

報考指南

招生簡章

點擊排行

2019年成考專升本《語文》基礎習題及答案10_第2頁

來源:考試網(wǎng)  [ 2018年12月29日 ]  【

  閱讀下面的傳記,完成(1)~(4)題。

  守在科學的屋檐下 王波

  1913年,普朗克擔任柏林大學校長不久,便將愛因斯坦請到柏林大學,并為他設立了一個新的教授職位。在他看來,“把更多有天賦的科學家留在德國”是一名科學家應盡的責任。

  當然,對普朗克來說,一切并不是“責任”兩個字這么簡單。在這個路德教徒心中,科學是他的另一個上帝。而終其一生,他一直守在科學的屋檐下。

  1878年,20歲的普朗克已在慕尼黑大學小有名氣。名聲來自他的音樂天賦,這個大二學生曾為多首歌曲和一部歌劇作曲。但在選擇專業(yè)時,他選擇了物理。一位物理學家教授試圖勸說年輕人另走他路,這樣或許更容易有所成就。普朗克拒絕了教授的好意,他回應:“我并不期望發(fā)現(xiàn)新大陸,只想把現(xiàn)有的物理知識搞清楚!

  第二年,當為自己以“論熱力學的第二定律”為題目的博士論文答辯時,年輕的普朗克被一位知名化學家進行了近乎諷刺的批評。幸運的是,普朗克最終通過答辯,并獲得了慕尼黑大學的教職,可以繼續(xù)從事他的理論物理研究。

  普朗克所不曾期望的“新大陸”,則在22年后浮現(xiàn)。1900年,普朗克提出黑體輻射問題,進而提出了量子概念,這給物理學帶來巨變,也在18年后給普朗克帶來了諾貝爾獎。

  只是,此時的獎勵,已難以撫平普朗克內(nèi)心的千瘡百孔。他的妻子和女兒先后離世,大兒子則死于一戰(zhàn)戰(zhàn)場。

  戰(zhàn)爭帶給普朗克的,不僅是家庭的巨變,還有事業(yè)的動蕩不安。1914年,在軍國主義分子的操縱和煽動下,德國科學和文化界發(fā)表了《文明世界宣言》。普朗克在德國物理學界享有最高聲譽,不得不在這個臭名昭著的宣言上簽名。很快他便后悔了。兩年后,他再次簽名,不過是反對軍國主義。

  與此同時,德國的科學研究也陷入了困境。為了讓局面改觀,普朗克向同事們呼吁“堅持到底,繼續(xù)工作”。1920年10月,他和猶太化學家弗里茨•哈伯創(chuàng)建德國科學臨時學會,以求募集資金支持科學研究。

  納粹的上臺,則讓普朗克的努力幾乎化為烏有。身為威廉皇家學會主席的普朗克,眼睜睜看著大批猶太朋友和同事被驅逐和羞辱,數(shù)以百計的科學家被迫離開德國。部分人在普朗克的勸說下,留了下來,其中包括哈伯。

  只是,這些為科學而留下來的人,幾乎處處飽受屈辱。普朗克曾直接找到希特勒,抗議哈伯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但絲毫于事無補。德國科學的屋檐之下,已無這些人的容身之處。哈伯最終在1934年死于流亡途中。愛因斯坦則在1935年遠走美國。普朗克彈鋼琴時,由愛因斯坦拉小提琴伴奏的場景,也從此成為絕響。

  那些在皇家學會研究所內(nèi)工作的猶太科學家,在失去了普朗克竭盡全力的保護后,不得不離去。普朗克則選擇留在德國,在他看來,自己“有責任”留在國內(nèi),保護已經(jīng)支離破碎的科學研究。他無力反抗納粹的暴行,但當二戰(zhàn)的戰(zhàn)火燃燒到柏林時,他似乎看到了希望。他寫到:“要渡過危機,一直活到重新崛起的轉折點那天!

  可惜的是,在1944年2月的一次空襲中,普朗克在柏林的家完全被摧毀,他留在家里的論文手稿和藏書化為灰燼。5個月后,他的二兒子埃爾溫•普朗克因參與密謀暗殺希特勒,被逮捕關入蓋世太保的總部,并在1945年被處決,曾經(jīng)幸福的家庭,只剩下一位87歲的老人,在屋檐之下體會著家國的凋零。而為了“擴大科學的影響”,老人不顧健康問題的困擾,前往各地巡回演講。在演講中,他呼吁人們“向上帝走去”,這個“上帝”不是他信仰了一生的耶穌,而是他為之付出了一生的科學。 (有刪改)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  )(5分)

  A.文章在表現(xiàn)普朗克對科學的堅守的同時,說“科學是他的另一個上帝”,文末進一步提到普朗克的呼吁——“向上帝走去”,這正暴露出人性的兩面性。

  B.在作者看來,20歲的普朗克憑借他的音樂天賦已在慕尼黑大學小有名氣,可是選擇專業(yè)時,他選擇已經(jīng)研究得差不多的物理,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C.文章運用平實的語言,講述了普朗克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苦難經(jīng)歷,塑造了一位執(zhí)著愛國的物理學家的形象。

  D.普朗克不曾期待在物理學上有“新大陸”般的發(fā)現(xiàn),但他在1900年,卻提出了黑體輻射問題,進而提出了量子概念,這正反映出他對科學始終不渝的探索。

  E.盡管作出了最大的努力,普朗克還是不能使那些為科學留下來的人免受屈辱,而他本人,也不得不在《文明世界宣言》上簽名。

  (2)文章第四段提到普朗克在進行博士論文答辯時被一位知名化學家進行了近乎諷刺的批評一事,這是否會影響普朗克的形象?請說明你的理由。(6分)

  (3)文章是從哪些方面表現(xiàn)普朗克終其一生,一直守在德國科學的屋檐下的?請舉例說明。(6分)

  (4)在其他科學家選擇了“不得不離去”后,普朗克則選擇留在德國,他的這個選擇給了你什么樣的啟發(fā)?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認識。(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在愛中行走

 、僖惶欤绿m姆姆坐火車,看到車窗外一個流浪漢靠樹坐著,看樣子快死了。姆姆很想去安慰他,下一站一到,姆姆立即下車,氣喘吁吁趕到,那個人已經(jīng)死了。姆姆站了很久,她想,如果有人和他說幾句話,握握他的手,他就不會死得這么孤單凄涼。姆姆決定建立一個臨終關懷院。很多人不理解:把資源消耗在那些垂死者身上,而這些人,有的將幾天后死去,有的幾小時后死去,有的甚至即刻就死了。姆姆說:“每個生命都是尊貴的,不論是貧窮的,還是殘缺的,垂死的。”

 、谌绻粋病人需要安慰,姆姆可以長時間抱著他,不說一句話,直到他安寧為止。有一回,一位身份顯赫的牧師來探望她,她正坐在一個垂危的病人身邊,握著他的手,為他唱歌,為了安慰這個即將死去的病人,姆姆讓那個遠道而來的牧師等了一個小時。姆姆說:“愛不是贊助,而是要伸出你的手——我們的手何其溫暖!

  ③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美國戰(zhàn)地記者哈普來到加爾各答采訪姆姆,姆姆正照料一個垂危病人?吹焦,她行了一個禮,說:“我沒有時間說話,先生!惫照f:“你不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您的工作嗎?”姆姆停下手里的活,對哈普說:“這是上帝的工作,不是我的工作,去報道那些窮人吧。你只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窮人有多可愛、多偉大!闭f完,姆姆朝另一個病人走去。這人腰上有一個很大的傷口,已經(jīng)潰爛得生了蛆,病人突然嘔吐起來,散發(fā)著強烈異味的嘔吐物噴在哈普腳上。哈普本能地挪開腳,驚恐得快暈過去了。他見過很多可怕場面,今天比那些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似乎更可怕。

 、芄蘸暗溃骸靶夼,他會傳染我的!蹦纺菲届o地說:“不會的,不要怕!闭f著,蹲下來把那人臉上、身上的穢物擦干凈,又抱起他的頭,把他扶正,讓他睡得舒適些。哈普驚魂未定,姆姆走過來按按他的肩膀,安慰說:“相信我,不久的將來,你就會幫他們洗澡,拿水給他們喝,喂東西給他們吃,你會做到的!钡诙欤赵俅蝸淼脚R終關懷院,姆姆正在為一個病人清理潰爛發(fā)臭的傷口,他無法掩飾內(nèi)心的戰(zhàn)栗。這個美國記者日后與姆姆成為好朋友,在姆姆的感召下,他對乞丐更慷慨,對窮人更友善了。但是有一點他一直沒有做到,就是親手照料那些垂死者。

  ⑤直到1979年,哈普又一次來到加爾各答,距第一次已經(jīng)25年了。姆姆把哈普帶到一個重病的老人跟前,請他給老人喂飯。哈普猶豫一下,在老人身邊蹲了下來,舀了一勺飯送到老人嘴里,他很笨拙,不是喂得太多,就是喂的太少,很多飯粒落在老人脖子里,老人舉起手,跟哈普說話,哈普很尷尬,以為老人責備他,趕緊說:“對不起!钡先诉是不停地說,姆姆蹲下來靠近老人嘴邊,細心聽了一會,轉頭對哈普說:“他在祝福你。”哈普很吃驚:“他在祝福我?我僅用口袋的零用錢,就可以幫他買很多很多的食物!蹦纺沸α耍骸暗阗I不到他的祝福!睂諄碚f,這是極其重要的一天,他以為自己永遠做不到的事,今天做到了。他想起姆姆說過的一句話:忘記自我,便找到自我。哈普再次被姆姆穩(wěn)如泰山的信念所震動。

  ⑥很多人對姆姆說:“世界上有這么多的窮人——數(shù)以百萬計、千萬計,甚至億萬計,你救得完嗎?你的工作有什么意義呢?”姆姆說:“如果我不從街上救回第一個人,也就不會救回數(shù)億萬計的人,愛得從一個人開始!蹦纺愤x擇為最卑微的窮人服務,拒絕使這種服務制度化、設施化。多年來,姆姆從不添置治療方面的任何設備,姆姆認為:有了設施,就必然對病人作出選擇,那些最有希望痊愈的病人,就會成為醫(yī)院首選。在臨終關懷院里,很多病人被多次收留,每一個再次被收留的人,修女們都以同樣的熱情、同情和耐心服侍他們。雖然一直以來,都有人對姆姆的工作方式提出異議,甚至批評,但姆姆不為所動,她認為:現(xiàn)代人迷失在制度、設施里已經(jīng)很深很深了。

  ⑦德蘭姆姆最可敬地方在于:始終堅信窮人是有尊嚴的,并且付出一生的艱苦努力,在窮人凄慘卑微的外殼內(nèi),尋找和發(fā)現(xiàn)他們的尊嚴。姆姆說:“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懷抱大愛去做些小事!迸e世公認她是窮人之母。

  (摘編自華姿《德蘭修女傳》)

  【注】德蘭姆姆:德蘭修女,又譯為特雷莎修女,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5分)()()

  A.德蘭修女是一位偉大的仁愛行動者,為了讓更多的窮人在生命盡頭不再那么孤單凄涼,感受到愛的溫暖,德蘭修女建立了臨終關懷院。

  B.很多人認為德蘭修女救助垂死者,是資源浪費,沒有什么意義,對此姆姆從不解釋,依然無怨無悔的耐心服侍每一個需要救助的人。

  C.德蘭修女讓遠道而來探望她的牧師等待,把慕名采訪的記者晾在一邊,這說明她把服務窮人服侍病人放在首位。

  D.哈普給一位重病的老人喂飯,盡管很笨拙,卻受到老人的祝福,老人的祝福深深震撼了他,讓他做到了25年來一直沒有做到的事。

  E.本文通過對德蘭修女艱苦努力創(chuàng)建臨終關懷院過程的記述,生動展現(xiàn)了她無私無我為窮人奉獻的一生。

  (2)德蘭修女被譽為“窮人之母”,她對愛窮人有哪些看法?請簡要概括。(6分)

  (3)文中詳細寫了戰(zhàn)地記者哈普的感受和轉變,這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4)德蘭修女拒絕仁愛服務的制度化、設施化,認為現(xiàn)代人迷失在制度、設施里已經(jīng)很深了。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和當代大學生談王瑤先生 錢理群

  王瑤先生在建國后長期執(zhí)教于北大中文系,他在學術上的主要貢獻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他對中古文學史的研究,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中古文學史論》,據(jù)有關專家說,可能到現(xiàn)在中古文學史的有關研究還很少有超越他的著作;他另外一個最大的貢獻是在建國以后,第一個寫《新文學史稿》,是我們現(xiàn)代文學學科的奠基人之一,所以有非常巨大的影響。

  1987年,王瑤先生曾經(jīng)寫過一篇題為《自我介紹》這樣一篇短文:“在校時諸多平平,鮮為人知。惟斯時曾兩系囹圄,又一度主編《清華周刊》,或能為睽違已久之學友所憶及。多年來皆以教書為業(yè),乏善可述,今乃忝任北京大學教席。邇來垂垂老矣,華發(fā)滿顛,齒轉黃黑,頗符‘顛倒黑白’之譏;而濃茗時啜,煙斗常銜,亦諳‘水深火熱’之味。惟鄉(xiāng)音未改,出語多諧,時乘單車橫沖直撞,似猶未失故態(tài)耳。”

  “出語多諧”,是王瑤先生最為特別的語言表達方式。先生著作里的語言,和他日常生活中談話的語言是不一樣的,有很大的差異。先生著作的語言是標準的學術語言,嚴謹而簡潔;但在日常談話中,他確實“出語多諧”。魯迅先生喜歡給人起綽號,入木三分,到了刻毒的地步,王瑤先生也是這樣,假如私下討論一個人,或一類人,他會用一句話概括,概括得也是入木三分,讓人終生難忘。我舉個例子:他說我們學者中有一類,與其說是學者,不如說是社會活動家,是“社會活動家型的學者”。我們今天就到處遇到這樣的社會活動家型的學者,他或者根本沒有學問,但極善公關,或者也有點學問,開始階段還下了點工夫,取得一定成績,然后就通過社會公關極力推銷自己的產(chǎn)品,以取得最大報酬,得到最大限度的好處,包括政治和物質(zhì)的好處,通常情況下,還要超值。而他們一旦掌握權力那就很可怕,他會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體制,為自己謀取更大利益,拉幫結派,“武大郎開店”,壓制才華高于自己的同輩或年輕人,有的就成了學霸!梢哉f,王瑤先生的概括是擊中了某類人,以及我們的教育體制的要害的。

  王先生還把一些學者稱為“二道販子”,即向外國人販賣中國貨,又向中國人販賣外國貨。他并沒有真學問,無論對中國文化,還是外國文化都并無真知,深知,一知半解,抓住一些皮毛,就到處炫耀,糊弄,他的學問全在一個“販”字!@話說得非?潭,卻也擊中要害。王瑤先生在八十年代就看出了販賣學術,即學術商業(yè)化的傾向,這樣的眼光不能不讓人折服。我現(xiàn)在在觀察當下中國學術界與教育界時,常常要想起王瑤先生取的這樣兩個綽號,我覺得這都可以稱得上某些學者類型的經(jīng)典性概括。

  王瑤先生還有一段話也讓我不能忘懷。有一天王瑤先生找到我,他說,我現(xiàn)在面臨兩難選擇:我現(xiàn)在年紀已經(jīng)大了,要是繼續(xù)努力,發(fā)揮余熱,不過是“垂死掙扎”;要是什么也不做,那就是“坐以待斃”,你說我該怎么辦?他最后的選擇是:“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垂死掙扎”!耶敃r聽了以后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也反過來問自己:我是不是也面臨著這樣的兩難,雖然我年紀比王先生輕。這是一個人類共同的生命命題:所有的人,都有同一個“死亡”在等待你,這是毫無例外,不可選擇的;但由生到死的路途,卻有“有為”(“垂死掙扎”)與“無為”(“坐以待斃”)兩種選擇。這背后是有一個人生哲理的,即人生意義和價值不在于結局,而在于過程。在“掙扎”的過程中,“有”所“為”,爆發(fā)出生命的火花,哪怕是只有一個瞬間,也會帶來美感,就有了某種價值;如果選擇“無為”,什么也不干,這樣的生命就沒有一點光彩,就真的“坐以待斃”了。這里有很深的哲理,但王瑤先生用一種玩笑式的幽默的語言表達出來,就具有很大的沖擊力。

  (節(jié)選自《和當代大學生談王瑤先生以及我們那個時代所受的教育》有刪節(jié))

  (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shù)膬身検? )(5分)

  A.《中古文學史論》是王瑤先生最為重要的學術貢獻之一,到現(xiàn)在中古文學史的有關研

  究還沒有產(chǎn)生超越他的著作。

  B.王瑤先生著作里的語言,是標準的學術語言,嚴謹而簡潔,與他日常生活中談話的語言

  存在很大差異。

  C.王瑤先生用“武大郎開店”辛辣地諷刺了那些一旦掌握權力就會充分利用現(xiàn)有體制,壓

  制才華高于自己的同輩或年輕人的某類人。

  D.王瑤先生在評價某些人事時,具有入木三分、不乏刻毒的魯迅式的風格,那些精準的

  概括不但常常擊中某類人或教育體制的要害,還具有一定的預見性。

  E.作者主要運用肖像描寫和語言描寫的手法,形象而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了他的個性與人格魅力。

  (2)本文第二段王瑤先生的《自我介紹》中,“顛倒黑白”與“水深火熱”分別是什么含義?在文中有哪些作用?(6分)

  (3)本文通過哪幾方面來表現(xiàn)王瑤先生的“出語多諧”?(6分)

  (4)王瑤先生所說的“垂死掙扎”和“坐以待斃”的選擇背后,蘊含著一個怎樣的人生哲

  理?你是否認同王瑤先生的選擇?請談談你的認識。(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杜維明:中國文化的課堂有多大 陳祖芬

  美國學生從小接受個人主義教育,強調(diào)人的獨立。如今他們有興趣聆聽杜維明不那樣思考問題,說人是一個個同心圓。中國傳統(tǒng)士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道路,就這樣設定。在中國文化背景下,人不是孤立的,是一個個互為影響的同心圓。

  杜維明運送的中國儒家文化,吸引了許多最有獨立思想、最不受束縛的哈佛學生!偌大一個哈佛,杜維明講的中國文化的課堂最大。

  幾百雙藍眼睛的追光跟著杜維明移動,身子是不動的。幾百個人就是幾百座雕像。直到聽他說“可以提問了”,臺下那幾百人的群雕才好像經(jīng)仙人指點,全都活了過來。

  前邊的金發(fā)女生舉起手,她披的外衣滑落下來,瘦削的身材穿著一件黑色背心。她高高舉起裸露的潔白手臂,好像要把手伸進東方文化的神秘云霧里。

  杜維明的助教拿來麥克風走到舉手學生前,我感覺那助教拿的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接力棒。課結束時,全場掌聲嘩嘩,好像中國鞭炮,在西方世界震響。

  一次,他在教堂演講儒學和基督教的對話問題。臺下的牧師問身邊的人:杜維明有沒有加入教會?杜先生要給我們布道,效果一定好極了。英文世界里,傳道士意味著代表上帝布道,意味著使命感。很多西方學者也稱贊杜維明是儒學的傳道士。

  杜維明在大講堂里上課,常有些女學生占前排座位,超越儒家倫理地觀察這位儒學權威的形貌衣著。她們會說出杜維明有怎樣的幾條領帶,在什么場合系哪一條領帶。她們很惋惜地覺得老師太不顧及自己了。老師的褲子上有一個小洞。當然,這個洞只有這些非儒家的女學生能看到。杜維明自己是不知道的。

  我想,這個洞就是著名一洞了。

  一次杜維明先生主持召開國際學術會議,資金一時沒到。杜維明和他的助手只好拿出信用卡先支付會議費用。助手用自己的卡取出3萬美元。再用杜維明給她的卡取,卡上沒錢了。

  在杜維明的生活中,一定有不少的“洞”。他五年沒在家過圣誕節(jié)了。因為圣誕長假,是他最可以飛行演講的時間。唯去年圣誕他在哈佛病了。要不,圣誕他又要一路演講過去——臺灣、香港、新加坡、北京。

  在哈佛,在英語世界,杜維明首創(chuàng)用漢語作為討論語言——哈佛儒學研討會。我想,這決不僅僅是為了中國,而是為了人類--在21世紀的世界,中國文化對人類可能有的貢獻。

  杜維明的儒學研究,總和社會變遷、世界進步有關。中國文化和現(xiàn)代性碰撞激發(fā)的活力,使他注意傳統(tǒng)資源和現(xiàn)代化的相關性,使他的儒學研究總具有開辟創(chuàng)新的能力,而他對中國文化精神血脈的堅守與弘揚,又使他多了幾分傳統(tǒng)士大夫的精神。

  傳統(tǒng)的中國知識分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后來,這種士大夫精神失傳,學子回到書齋。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杜維明要來大陸從事儒學活動了。那時大陸剛剛開放,一些大學對他要講儒學還不大敢應承。

  他說:有些事情你不做沒有人做。如今儒學和西方各種學術思潮的對話越來越活躍了。如果有好事者把杜維明乘坐飛機的航線一道道記錄下來,大體可看出儒學在今日世界上傳布發(fā)展的軌跡。

  杜維明的學問是動態(tài)的學問,是知行合一的學問。他的儒學能面對當代世界,與各種思潮建立溝通,接受現(xiàn)代性新模式的挑戰(zhàn),激活了許多黑眼睛藍眼睛黃頭發(fā)白頭發(fā)。

  一天晚上七點鐘,來到杜維明家里探討儒學問題。和一屋子飽學之士在一起,我第一次覺得,中文比英文難懂。

  他們在討論什么呢?學術和學術生命的活性——民族的再生——兩岸三地的互動——東西方價值取向重疊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錯過十年,我們就變成西方文明的消費國——儒家倫理和在世界范圍的普世價值——中國經(jīng)濟的強大和中國文化在世界上可能發(fā)出的聲音——儒學重在身體力行的——知識群體的獨立和尊嚴——中學西學的微妙混合——儒家的帶有宗教性的情懷——公眾知識分子的角色——美國國會請杜維明講《論語》——世界給你發(fā)言的機會,你發(fā)什么言?

  我想起哈佛校徽上的拉丁文:真理。

  這場壁爐前的討論一直到午夜。我想起杜維明的話:“哈佛已經(jīng)成為在英語世界中經(jīng)常用普通話談論‘國學’(中國學問)的道場。”壁爐里的火,杜維明加了又加。思想的火,生生不息。一個夜晚對一個世紀來講,自然短暫;在杜維明家壁爐前發(fā)出的聲音,有如世紀般地深沉。

  1928年以來,杜維明是哈佛東亞系第一個華人系主任。不久前,北京大學成立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杜維明。2010年1月4日《文匯報》報道,美國留學中國的人數(shù)10年増長6倍,2008年世界各國到中國留學的人數(shù)達20萬……

  (1)下列對傳記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5分)( )( )

  A.本文語言平實生動,文字富有表現(xiàn)力,通過記敘杜維明在世界各地傳播中國儒家文化的典型事跡,真實具體的再現(xiàn)了傳主的光輝形象,塑造了杜維明中國文化傳播者的形象,讀來令人振奮。

  B.“偌大一個哈佛,杜維明講的中國文化的課堂最大”,這說明杜維明運送的中國儒家文化,吸引了許多最有獨立思想、最不受束縛的哈佛學生!

  C.中國儒學文化,杜維明傳播初期在大陸遭到冷遇;而在倡導獨立自由的西方世界,卻很快得到傳播,產(chǎn)生廣泛影響。很重要的原因是東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人們對事物的認知也不同。

  D.杜維明在大講堂里上課,常有些女學生占前排座位,超越儒家倫理地觀察這位儒學權威的形貌衣著。這一方面表明了杜維明具有極強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也寫出這些學生學習不夠專注。

  E.本文運用了比喻、擬人、對比、夸張、對偶等修辭手法,運用細節(jié)描寫的手法,具體形象的表現(xiàn)了杜維明的卓越精神。

  (2)請賞析理解下面的句子。(6分)

 、賻装賯人就是幾百座雕像。直到聽他說“可以提問了”,臺下那幾百人的群雕才好像經(jīng)仙人指點,全都活了過來。

  ②一個夜晚對一個世紀來講,自然短暫;在杜維明家壁爐前發(fā)出的聲音,有如世紀般地深沉。

  (3)杜維明生活中的“洞”具體指什么?可以看出他怎樣的精神?(6分)

  (4)有人說杜維明是儒學的傳道士,有人說他是傳統(tǒng)的士大夫,有人說他是現(xiàn)代公眾知識分子。你怎么看?就你感受最深的一點談談自己的看法。(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她的缺憾告訴你什么是完美

  楊瀾: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你的故事被媒體宣傳,被政府的最高領導人肯定,其實你一直生活在社會關注當中,被當成一個自強不息、身殘志堅的榜樣,這種情形是否會讓你自覺不自覺地壓抑一部分天性以滿足人們的期待?

  張海迪:不,我覺得人要有思想,活著才有意義。我從懂事起,我就一直這樣想,我雖然已經(jīng)病了49年,但心理上還是按照我自己的意愿在生活。我覺得我是站在被宣傳的海迪之外看這個海迪的,我覺得我堅持了一些應該堅持的東西。

  楊瀾:后來有大學要授予你榮譽學位,你拒絕了。其實作為一種榮譽,也可以接受。

  張海迪:是山東大學。我想他們是對殘疾女青年的一種尊重,對我學習的一種認可。我從未進過一天學校的門,這真的太不容易了,給我那個榮譽學位,我為何不要呢?但我想有一天我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得真才實學,這才是重要的。

  楊瀾:你恨自己的身體嗎?

  張海迪:不恨,我愛它,我總是很細微地照顧自己的腿。

  楊瀾:需要換個姿勢嗎?

  張海迪:不用,我慣了,就是胳膊,撐著很疼的。

  楊瀾:你用兩個手支撐著自己的身體,所以我在你面前我也坐得很挺拔,因為我覺得你坐得很挺拔。

  張海迪:你知道平常有時候要開大會。

  楊瀾:一坐就是幾個小時。

  張海迪:對,一坐幾個小時,就這樣坐著,在那個過道里面,很顯眼,但是我就這么坐著,有時真的找不著勁了,太難受了,我就這樣那樣地變換姿勢,有的時候會給自己一粒薄荷糖吃。

  楊瀾:所以你應該是最主張會議少說廢話的,因為你要忍受身體很大的痛苦來支撐。

  張海迪:對。如果是重要會議,我愿意把會議坐到底。人總要有點意志,革命者不怕把牢底坐穿,我不怕把輪椅坐壞。

  楊瀾:所以一個人要做自己,實際上是要付出代價的。

  張海迪:對,我覺得殘疾女性,要做自己;健康女性,也要做自己;漂亮而健康的女性,尤其要把握好自己。我要求我自己做到不僅僅活著,而且要活出詩意來,這個詩意是個范圍很大的東西,這里邊包括了對完美人生的追求。詩意是完美的。

  楊瀾:你覺得你會擁有完美人生嗎?

  張海迪:不可能。人生總是不完美的。我有時候這樣想,造物主啊,他總是破壞美,破壞美叫別人去感受美的珍貴。前段時間我去看了一位受傷的舞蹈演員,看到她的時候我覺得她是那么地完美,如果不是癱瘓的話,那真的是非常非常完美,前程無量。但是生活都是這樣的,總是把美打碎,讓你留下很多很多的遺憾,這才是生活。很多很多的堅韌,頑強,其實都是在對美的一種捍衛(wèi)中產(chǎn)生的。它讓人更加珍惜生活,也讓被破壞了以往生活的人,去想另一種生活。假如說,那個人能夠在痛苦的磨礪中走下去,他的堅韌、頑強將給人生帶來另一種東西。

  楊瀾:如果做一個假設,你遇到上帝的時候,會不會第一句話就是劈頭問他一句,你為什么讓我的腿無法走路?

  張海迪:不會。

  楊瀾:你會說什么。

  張海迪:我就跟他說“hello,It’ very good”,謝謝你給了我生命,盡管它是殘缺的,我也認為很好,如果我不承受的話,別人也可能承受,既然是我承受了,我就說一句,勇敢地說一句,我不承受誰承受。人要大度一點對吧。

  楊瀾:有一種承擔啊。

  張海迪:對,應該鍛造這樣一種品格。

  (1)下面對訪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5分)

  A.張海迪不愿意像被人期待的那樣被當做一個自強不息、身殘志堅的榜樣,因為這會壓抑自己的部分天性。

  B.張海迪認為山東大學授予她榮譽學位,是對殘疾人的尊重,是對她學習的一種認可,但她更想通過努力去獲得真才實學,所以最終拒絕了。

  C.楊瀾在張海迪面前“坐的很挺拔”,不僅表現(xiàn)了她對張海迪的尊重,也表現(xiàn)了張海迪最求完美的精神使她深受感染。

  D. “革命者不怕把牢底坐穿,我不怕把輪椅坐壞”,張海迪用寓莊于諧的語言,類比手法表達了甘愿為自己的追求付出代價的精神境界。

  E.海迪感謝上帝,因為上帝給了她殘缺的身體,讓她學會了大度,擁有了比常人還要堅韌、頑強的品格。

  (2) 這篇訪談涉及了哪四方面的內(nèi)容?請分條列舉。(6分)

  (3) 楊瀾在訪談中多次提及張海迪目前的身體狀況,其用意是什么?(6分)

  (4) 本文題目是“她的缺憾告訴你什么是完美”,那么你是怎樣看待“缺憾和完美”的關系的?請結合文意和自己所熟悉的典型事例談談你的看法。(8分)

1 2 3
責編:jiaojiao95
  • 學歷考試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職業(yè)資格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泰宁县| 建湖县| 平阳县| 呈贡县| 永寿县| 太保市| 盐津县| 荥经县| 安义县| 手机| 改则县| 大冶市| 高台县| 罗田县| 萨迦县| 青冈县| 贵港市| 庆阳市| 泰顺县| 六盘水市| 航空| 海淀区| 建德市| 揭西县| 全椒县| 上高县| 岑巩县| 新建县| 习水县| 双辽市| 萝北县| 靖远县| 涿鹿县| 三河市| 理塘县| 甘肃省| 博白县| 承德市| 宁津县| 大埔县| 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