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成人高考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 >> 成人高考 >> 專升本模擬試題 >> 藝術概論 >> 文章內容

報考指南

招生簡章

點擊排行

2015年成人高考《藝術概論》第二章練習及答案_第5頁

來源:考試網  [ 2015年8月7日 ]  【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A 2.D 3.D 4.B 5.D

  6.B 7.C 8.A 9.B 10.D

  11.C 12.B 13.A 14.A 15.A

  16.A 17.A 18.C 19.C 20.A

  21.D 22.B 23.A 24.C 25.A

  26.C 27.B 28.C 29.A 30.A

  二、簡答題

  1.藝術活動由客體世界、藝術創(chuàng)作與制作、藝術作品、藝術傳播與接受四個要素或環(huán)節(jié)構成。

  (1)客體世界即指藝術活動所反映和表現(xiàn)的客觀社會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審美價值的客體世界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主要對象。

  (2)藝術創(chuàng)作指藝術家基于自身的審美經驗,運用特定的藝術語言和方式所進行的從審美意象到藝術形象、情境或意境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藝術制作指與藝術創(chuàng)作密切相關的、以物質性制作為主、以精神性創(chuàng)造為輔的藝術活動。

  (3)藝術作品是藝術創(chuàng)作和藝術制作的成果,是審美意識的物態(tài)化。

  (4)藝術傳播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質媒介和傳播方式,將藝術信息或作品傳遞給接受者的過程。藝術接受指在傳播的基礎上,以藝術作品為對象,以鑒賞者為主體的積極能動的消費、鑒賞和批評活動。

  性質:藝術活動是以特有的語言體系為媒介,以創(chuàng)造形象或意境為旨歸的人類的精神文化活動,它凝結為審美的意識形態(tài)。從一定意義上講,任何藝術作品的構成,任何藝術形象的創(chuàng)造都離不開一定的物質傳達手段客觀化、對象化的過程,只有如此,藝術家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構思才能從意識狀態(tài)化為藝術作品和藝術形象,人類才可能在相互之間進行藝術交流。在藝術活動中,所運用的特有語言或藝術符號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特有語言體系是人們在欣賞藝術作品時,首先接觸到的,諸如(線條、色彩、聲音、畫面等)藝術語言的主要作用是它能創(chuàng)造獨特藝術形象,以其特有語言體系,在物質感性外殼中創(chuàng)造“有意味的形式”。

  2.政治是經濟的集中反映,政治對于包括藝術在內的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各部門的影響是最為直接和廣泛的。政治在藝術與經濟之間是最重要的中介。藝術要接受政治的制約和影響,同時也可以對政治施加影響,二者是相互聯(lián)系和統(tǒng)一的關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和引導藝術的方向,可以保障藝術得到更快、更健康的發(fā)展。藝術也可以通過自身顯現(xiàn)的審美情感和精神傾向,對政治施加影響。

  藝術與政治的關系,在歷史唯物主義關于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學說中,是擺得很清楚的:經濟基礎主要通過政治的中介影響藝術,而藝術也主要通過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經濟基礎。中外藝術史上的大量事實可以證明,進步的藝術總是由上升的經濟關系通過進步的政治所決定的,并且反過來給政治以及經濟以積極的影響;而沒落的藝術則是由沒落的經濟關系通過反動的政治所決定,并且反過來為其政治以及經濟服務。

  3.(1)美育即審美教育,美育的目的是促進人全面和諧的發(fā)展。美育旨在提高人們的審美感受力、審美創(chuàng)造力及審美情趣,促進人格的完善及全民族整體素質的提升。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

  (2)藝術教育的任務和目標與美育的任務和目標根本上是一致的,主要包括普及藝術的基本知識,提高人的藝術修養(yǎng);健全審美心理結構,充分發(fā)揮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陶冶人的情操,培養(yǎng)完美的人格。

  4.在藝術發(fā)展的各種因素中,繼承和創(chuàng)新是一對重要的范疇和基本的規(guī)律。

  (1)藝術在它的發(fā)展過程中其內在結構是有繼承性的,這種繼承性,反映著社會意識形態(tài)和人們審美觀念的連續(xù)性。每一時代的藝術對于后來的藝術,都是一種既定的存在和條件。后一時代的藝術注定要在前一時代的基礎上得以發(fā)展。

  (2)藝術的歷史繼承性,表現(xiàn)為對本民族藝術遺產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對其他民族和國家優(yōu)秀文化和藝術成果的吸納。

  (3)藝術的歷史繼承性,在藝術的形式與技巧、內容、審美觀念和創(chuàng)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現(xiàn)。藝術發(fā)展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除舊布新、推陳出新的過程,其間,繼承和創(chuàng)新是緊緊連在一起的,沒有繼承,便不會有創(chuàng)新。在藝術發(fā)展中,繼承是手段,創(chuàng)新是目的。

  (4)創(chuàng)新,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為了創(chuàng)新,就要堅持批判的原則,對過去的文化遺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時,又要堅持在藝術內容、藝術形式、藝術語言、藝術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的創(chuàng)造,不斷適應新的時代人們對于審美文化和藝術的需求。

  三、論述題

  1.(1)模仿說、游戲說、表現(xiàn)說、巫術說、勞動說等都從不同的角度解釋了藝術起源問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沒有全面揭示藝術產生的根源。

  (2)事實上,藝術的發(fā)生經歷了一個由實用到審美、以巫術為中介、以勞動為前提的漫長歷史發(fā)展過程,藝術的起源很可能是多因的,而不是單因的,但藝術產生的原因,歸根結底是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

  2.(1)藝術活動的客體世界指藝術活動所反映和表現(xiàn)的客觀社會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審美價值的客體世界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主要對象,客體世界為藝術活動提供了反映對象,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主要對象。在眾多藝術作品中我們所看到的藝術形象是客體世界提供給藝術家的物象,經過藝術家的審美創(chuàng)造轉化為審美意象直至藝術形象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它們以不同形象呈現(xiàn)出藝術家的獨特生活感悟。如阿炳的《二泉映月》、凡•高的《向日葵》、楊麗萍的舞蹈《梅》、海明威的《老人與!返鹊。

  (2)客體世界是藝術活動的起點、基礎、根源。沒有客體世界,沒有藝術想象,也就沒有了藝術創(chuàng)造。藝術想象活動必須依靠對客體世界的觀察體驗和積累。有了眾多對客體世界的體驗,就會有藝術形象創(chuàng)造?腕w世界現(xiàn)實生活孕育藝術家的激情,推動藝術想象。同是唐代詩人,盛唐時期李白的豪放浪漫與經歷安史之亂杜甫的哀怨凄涼形成對比之美,也是客體世界對藝術家情感的不同塑造,客觀現(xiàn)實生活也推動了藝術技巧、形式發(fā)展。

  從藝術創(chuàng)造的對象、原動力到藝術技巧及最后藝術作品的傳達,都以客體世界為基礎,所以說客體世界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主要對象和基礎。

1 2 3 4 5
責編:xiejinyan
  • 學歷考試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職業(yè)資格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六枝特区| 苗栗市| 茶陵县| 云南省| 祁阳县| 阳西县| 高平市| 广南县| 嵊州市| 韩城市| 浮梁县| 峡江县| 靖江市| 高邑县| 都昌县| 郎溪县| 惠州市| 古浪县| 竹山县| 潜江市| 乳山市| 三台县| 阜康市| 扶绥县| 迭部县| 磐安县| 民权县| 胶南市| 沂南县| 桂林市| 湖南省| 娄底市| 烟台市| 苍南县| 赤峰市| 华亭县| 大邑县| 社会| 临颍县| 离岛区| 长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