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成人高考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 >> 成人高考 >> 高起點輔導 >> 史地 >> 文章內容

報考指南

招生簡章

點擊排行

2016年成人高考高起點歷史考點輔導:隋唐政治

來源:考試網  [ 2016年6月2日 ]  【

  隋唐政治

  1.隋朝的統(tǒng)一

  條件:人民深受分裂戰(zhàn)爭之苦,渴望統(tǒng)一;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經濟的發(fā)展;北周統(tǒng)一北方。

  經過:581年,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隋,定都長安。589年,隋滅陳,統(tǒng)一全國。

  意義: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局面,使社會秩序安定,南北經濟文化得到交流。

  2.三省六部

  (1)隋文帝綜合漢魏以來的官制,在中央確立了三省六部制。三省為中央最高政府機構。唐太宗時,進一步明確劃分三省的職權:①中書省負責草擬和頒發(fā)皇帝的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可駁回;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國家的重要政令。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②六部為尚書省下所設機構,包括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戶部主管戶口、賦稅等;禮部主管國家禮儀制度;兵部主管軍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國家的工程建設。(2)三省六部職權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從而使官僚機構形成完整嚴密的體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的統(tǒng)治力量;三省的分工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和完備,是中國官制史上的重大變革,此后,歷朝基本上沿襲這種制度。

  3.科舉制

  (1)隋文帝時,廢九品中正制,開始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隋煬帝時,設進士科,科舉制度逐漸形成。

  (2)唐朝繼承和完善科舉制度。貞觀時,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武則天時,大量增加科舉取士的人數,還首創(chuàng)了武舉和殿試。

  (3)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是封建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選官打破了門第的限制,擴大了官吏的來源;把讀書、考試和做官聯系起來,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政局穩(wěn)定。這一制度為歷朝沿用,影響深遠。

  4.貞觀之治

  隋末農民戰(zhàn)爭發(fā)展之時,隋朝的太原留守李淵乘機起兵,攻占長安。618年,李淵稱帝(唐高祖)建唐,定都長安。

  626年,李世民即皇帝位,即唐太宗,年號“貞觀”。他的政績主要表現在:①吸取隋亡教訓,形成開明思想,認識到君和民是舟與水的關系。②善于用人(房玄齡、杜如晦),重視納諫(魏征進諫200余次,受到贊賞)。③調整統(tǒng)治政策。推行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完善科舉制,以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tǒng)治;沿用北魏均田制和實行租庸調制,輕徭薄賦,勸課農桑,發(fā)展生產。④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和促進對外交往的政策。貞觀年間,唐朝社會比較安定,政治清明,社會經濟出現了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史稱“貞觀之治”。

  5.文成公主

  貞觀時期,松贊干布為了加強和唐朝的關系,學習中原地區(qū)的先進文化,向唐朝遣使納貢,請求通婚。640年,唐太宗答應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帶去大批精美的手工藝品和多種生產技術、醫(yī)藥書籍。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40年(680年逝世),為吐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和漢藏兩族的友誼作出了重要貢獻。至今在拉薩市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內還供奉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6.武則天

  唐太宗死后,高宗多病,皇后武則天協(xié)助處理政事,逐漸掌握大權。高宗死后,武則天稱帝(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國號周。她的主要政績表現在:①獎勵農業(yè)生產。她統(tǒng)治期間,社會經濟繼續(xù)發(fā)展。②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她對有才能的人,能破格選用升遷。如名相姚崇、狄仁杰。

  她統(tǒng)治期間,也有一些弊政,如重用武氏家族、大肆崇佛等。

  7.開元之治

  武則天死后,過了幾年,她的孫子唐玄宗繼位。唐玄宗前期年號“開元”。這一時期他勵精圖治,重視官員的人選,親自考核新任命的縣令,斥退不合格人員。他任用了有才干的姚崇、宋璟做宰相。開元期間,政治穩(wěn)定,經濟繼續(xù)發(fā)展,中國封建社會呈現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稱“開元盛世”。

  8.安史之亂

  原因:唐玄宗后期,寵愛楊貴妃,不理政事,重用奸臣李林甫、楊國忠,政治****;藩鎮(zhèn)(唐玄宗為加強邊防而設的軍鎮(zhèn)稱藩鎮(zhèn))權限膨脹,其長官節(jié)度使總攬軍、政、財權,不聽中央節(jié)制。

  經過:755年,轄今冀、晉、遼一帶的節(jié)度使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占洛陽、長安。兩年后,唐將郭子儀、李光弼在回紇兵的幫助下收復長安、洛陽。后安祿山部將史思明又起兵反唐,763年被唐軍打敗。這場持續(xù)八年的戰(zhàn)爭,史稱“安史之亂”。

  影響:安史之亂使農業(yè)生產遭到極大破壞。唐朝從此由盛而衰。

  9.黃巢起義

  原因:①唐朝政治黑暗。藩鎮(zhèn)割據、朋黨之爭和宦官專權是政局混亂的三大因素。②土地兼并嚴重。③唐末水旱災害頻繁,官吏照舊催租。

  經過:875年,王仙芝在長垣起義,同年,黃巢起義響應。后來,王仙芝戰(zhàn)死,黃巢率起義軍展開流動作戰(zhàn),轉戰(zhàn)大半個中國;881年,起義軍占領長安,建大齊政權;后來,在唐軍的反撲下,883年農民軍撤出長安。884年,黃巢在泰山附近兵敗自殺,起義失敗。

  意義:瓦解了唐朝反動統(tǒng)治;沉重打擊了地主階級,進一步摧垮了魏晉以來的士族勢力,推動了歷史的前進。

責編:lige123456
  • 學歷考試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職業(yè)資格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阳高县| 瑞金市| 晋城| 文昌市| 红河县| 柯坪县| 宜宾市| 榆林市| 德保县| 蕉岭县| 邵武市| 宜兰县| 柘荣县| 新乐市| 延津县| 安新县| 钦州市| 大连市| 远安县| 富平县| 阿巴嘎旗| 克拉玛依市| 公安县| 平乐县| 桃江县| 永仁县| 错那县| 昂仁县| 电白县| 贡觉县| 来宾市| 南丹县| 长岭县| 鄱阳县| 竹北市| 库尔勒市| 浮山县| 蒙山县| 固阳县| 潢川县| 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