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態(tài)譯法
轉態(tài)譯法是指主動語態(tài)和被動語態(tài)的互譯。四級語篇翻譯中難免會使用到這種翻譯方法。一般來說,英語里運用被動語態(tài)的頻率明顯高于漢語。從句法角度看:英語重形合,注重句法結構和表達形式。當主動式不便于表達時,出于造句的需要或修辭的考慮,往往采用被動式。從文體的角度看:某些文體較多使用被動句,以迎合其表達的需要?偟恼f來,英語常用結構被動式,少用意義被動式。漢語則常用意義被動式,少用結構被動式。
漢語多采用主動語態(tài),但在英譯時有時改用被動語態(tài)。語態(tài)的變換基于多種原因,概括起來說,主要是:為了強調(diào)接受動作的人或事物的重要性;為了加強上下文的連貫性;為了使措辭得當,語氣委婉;不需要或不可能說出施動者。
漢語的被動句子,從結構上來說,大體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帶有表達被動意義的標記(例如,被,用于,為……所等);例如:
例1.【試題原句】這些資金用于改善教學設施、購買書籍,使16萬多所中小學受益。
【參考譯文】The fund was used to improve education facilities and buy books, and over 160 thousand pupils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have gained benefits from this.
【考點分析】因為該句中的“用于”暗含被動意味,所以宜用被動語態(tài)。
例2.【試題原句】因其數(shù)量極少,大熊貓已被列為瀕危物種。(2014年12月四級真題)
【參考譯文】It has been listed as an endangered species due to its very limited number.
【考點分析】“大熊貓已被列為瀕危物種”可作為主干句,而將“因其數(shù)量極少”作為從句或介詞短語, 置于主干句之前或之后均可。主句中,“已被列為”根據(jù)考生對動作發(fā)生狀態(tài)理解的不同,可譯為一般過去時態(tài)或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均可。
第二類,不帶這種標記(這類句子在形式上一般都有主語,也有動詞,但是主語在實際上是謂語動詞的動作承受者,而不是執(zhí)行者。動作執(zhí)行者并未出現(xiàn)。這種句子結構上為主動句,而含義上是被動句。這一類被動句在漢語中大量存在,英譯時一般也要用被動語態(tài)來處理),例如:
例1.【試題原句】換句話說,核能是可以安全開發(fā)和利用的。
【參考譯文1】In other words, we can develop and use the nuclear energy safely.
【參考譯文2】In other words, the nuclear energy can be exploited and utilized safely.
【考點分析】核能自己本身不能開發(fā)和利用,要采用人為手段,所以將該句處理為被動語態(tài)。參考譯文1添加了主語“we”,將原句處理為主動語態(tài),從語法上來看,沒有錯誤,但表達不夠貼切;參考譯文2將原句處理為被動語態(tài),清晰表達了暗含的被動義,更加符合英語表達習慣。
例2.【試題原句】2011年3月日本核電站事故后,中國的核能開發(fā)停了下來,中止審批新的核電站,并開展全國性的核安全檢查。
【參考譯文】China’s nuclear energy development put to an end after the accident of Japanese nuclear power station in March, 2011. The approval of new nuclear power plants was suspended, and the inspection of nuclear security was carried out nationwide.
【考點分析】因原句中“中止審批新的核電站”和“并開展全國性的核安全檢查”兩個分句沒有明確的主語,所以對于這種不強調(diào)施動者的句子,可使用被動語態(tài)將其譯出。參考譯文將這兩個分句均作被動語態(tài)處理,前后對稱,句式整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