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A
題目問Holmes-Rahe測試的分數(shù)說明什么。
A,你承受了多少壓力。
B,積極事件會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你的生活。
C,一個重要事件可以帶來多大的壓力。
D,你可以如何來應(yīng)對那些改變生活的事件。
注意第一段When you take theHolmes-Rahe test you must remember that the score does not reflect how you deal with stress—it only shows how much you have to deal with這句,這句話意思很容易理解:當你參加這項測試時,你必須記住,分數(shù)并不反映你如何應(yīng)對壓力,它僅僅顯示出你要應(yīng)對多少壓力。這句話與題目相關(guān)性 很強,出現(xiàn)了score(分數(shù))一詞,可以說是題目的直接答案。A的說法與此一致,應(yīng)該選A;D的說法正好是該句所否定的,直接排除。B提到的積極事件是 作者舉出的一個例子,用來說明無論積極事件還是消極事件都會給人帶來巨大壓力。文章并沒有論述積極事件改變生活的程度。C有一定的迷惑性,原因就是對原文 中how much的理解容易出現(xiàn)偏差,一不小心就會理解成“多大”而不是“多少”。文中pressure是不可數(shù)名詞,表示它的多少用how much。之所以不能理解為“多大”,是因為第二句和第三句已經(jīng)說明了測試的結(jié)果:所有大事件都可以帶來壓力——這實際上說的就是壓力的多少而不是多大。
24. D
題目問such simplistic advice(如此簡單的建議)為何不可能采納。
A,沒有人可以在同一份工作上干很長時間。
B,在緩解壓力的問題上沒有有效的藥方。
C,人們總會在某一天結(jié)婚。
D,同時你也會失去機會。
such simplistic advice is impossible to follow是第三段的總起句,起著概括第三段段意的作用。其后的三句話表達了兩條論據(jù)來支持總起句。第一條是許多壓力事件是根本無法避免的(如the death of a loved one)。第二條是回避壓力的同時也錯失了機會(staying away from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trouble),第三句話為第二條舉了具體的例子,即一個害怕壓力的人恐怕就不要結(jié)婚生子、跳槽搬遷了。
A的說法在這二條中沒有提到,可以排除。B考查對第三句話的理解,C考查對最后一句的理解,但都是錯誤的。D的說法恰好是文中所述的第二個論據(jù)。
25. C
題目問根據(jù)這篇材料,經(jīng)歷過人生起伏的人們可能會……
A,面對困難時會感到緊張。
B,精神上、肉體上都會感到緊張。
C,更能應(yīng)對困境。
www.ExamW.CoM D,對發(fā)生在身上的事情無動于衷。
最后一題往往考查對最后一段或者全篇的理解,從題干中的ups and downs來看,因為前文沒有明確論述過ups and downs,所以本題考查最后一段的可能性大。而觀察四個題支,其所述內(nèi)容在前面幾段基本沒有提及,由此可以斷定本題答案在最后一段。
最后一段可以找到一句話和題干所述的意義非常接近:Many come through periods of stress with more physical and mental vigor than they had before。這里的come through periods of stress應(yīng)該等同于experienced ups and downs,而with more physical and mental vigor than they had before則是經(jīng)歷過人生起伏后的結(jié)果,也就是肉體和精神上更具活力。
四個選項中C的說法與此最為接近。B較有迷惑性,但要注意strained是指緊張的、疲倦的,和文意的“更有活力”恰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