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C
題目問放在衣袋里的便條很難作為提示物,是因為什么。
A,便條容易丟失。
B,不夠清楚易讀。
C,不在你的視線之內。
D,可能會與其他物品混在一起。
文章提到“衣袋里的便條”是在第四段,原句是這樣的:don’t leave it in the medicine chest and write yourself a note that you keep in a pocket,意思是不要把藥瓶留在藥柜內,而自己寫一張紙條揣進口袋。這句話是在否定“寫紙條放進口袋”這種提醒方式,與題目所說一致。不過這句話沒有 說明為何不可的原因,原因還要到上文去找。
這一段中可供分析的地方一共兩處,一是句首Visual cues can help prevent absent-mindedness,這是本段的總起句,是對段落核心意思的概括。需要注意的是它提到了“視覺提示物”,也就是“看得見”的提示物。另一 處是But be sure the cue is clear and available,提示物要清楚、易得。這兩處所強調的共同點是提示物必須是舉目所及、位于視線范圍之內的。四個答案中與此最為接近的是C。A和D的說法在文中沒有絲毫提及,可以排除。B是一個迷惑選項,因為它使用了clear一詞,而文中的But be sure the cue is clear and available一句中也出現了clear。但B中clear后面跟的是for you to read,表明“清楚”是為了辨認字跡,而不是如文中所說”發(fā)現“。
29. A
本題問我們能從最后一段中知道什么。
A,如果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就可能會忘記了另一件。
B,記憶一定程度上有賴于環(huán)境。
C,重復有助于改善記憶。
D,如果我們總是忘記事情,那么最好回到原來的地方。
最后一段主要討論“走進房間卻忘了去做什么”這一健忘現象,一共四句話,第一句描述現象,第二句給出了可能的原因——在想另外一件事。第三句借他人之口指出這種情況頻繁發(fā)生。最后一句是解決辦法:回到原來的地方。
A的說法是在解釋健忘的原因,和最后一段第二句話的意思一致,是正確的推理。
環(huán)境是上文論述的內容,在最后一段毫無著落,因此B的說法是錯誤的。
最后一段也沒有提到“重復”的問題,C可以排除。
D的說法有一定迷惑性,因為其后半句在文中直接提到過,而前半句也似乎和Everyone does this from time to time一句存在聯系(from time to time也有“總是”的意思)。這時要注意文中的this到底指的是什么。前文講的是人們走進了房間卻忘記了去做什么,而原因很可能是在想另外一件事,那 么this指代的必然是前文的這一內容,也就是“人們一次又一次地在走進一個房間時腦子里卻思考著別的事情!盌所說的keep forgetting things過于籠統(tǒng),實際上,我們從第四段能夠推理出的僅僅是“走入房間卻忘記去做什么”這一種情況可以用“回到原來的地方”這種方法解決。D認為只要頻繁發(fā)生健忘就要回到原來的地方,顯然是不對的。
30. B
題目問本篇文章主要是關于什么的。
A,記憶逐漸衰退的過程。
B,健忘現象的原因。
C,環(huán)境對記憶的影響。
D,一種編碼與回憶的方式。
篇章分析已經提到本文的大體結構,第一段提出健忘的問題并做了初步分析,二三兩段是對健忘原因的分析,最后兩段告訴人們一些對付健忘的辦法?梢哉f文章結 構相當完備,現象、原因、解決辦法都有涉及。A的說法應該屬于現象,但文中沒有提到過健忘現象是一個gradual(逐漸的)過程。另外,現象在文中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部分,與題目所要求的mainly about不符。
B所說的原因是第二三段的內容(第一段末也有涉及),從二三段的字數和重要性來看,可以認為是文章的主要內容。當然,這個選項如果能加上健忘的解決辦法就更加合理了。
C和D講的都是原因中的一個部分,不能看作是文章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