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在全國各省市卻有著不同的收費標準。在全國31個省市中,四六級報名費用最高的是內蒙古、重慶和天津,均達到了50元,費用最低的是陜西,分別只需13元和15元。而教育部考試中心向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教育考試機構收取的考務費標準為:大學英語四級每人次8元,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每人次10元。(10月11日澎湃新聞網)
目前,全國31省的四、六級平均報名費分別為31.8元和33.6元,分別多收了23.8元和23.6元。雖然這兩個數字看上去不太起眼,但將全國每年數百萬報名者的費用累積起來,這筆資金也是相當可觀。
一場考試,從命題、印刷、運輸、監(jiān)考、安保、閱卷、統(tǒng)計等等,需要很多環(huán)節(jié),自然也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所以,各省市在上交國家考試中心的費用基礎上,適當的多收一點是可以理解的,也確實很有必要。
不過,費用最低的陜西各多收了5元,費用最高的省市分別多收了42和40元,最高相差8倍,似乎讓人有些匪夷所思。任何費用的征收,最主要的依據應該是當地的經濟發(fā)展水平、物價水平和人們的生活水平。然而,雖然重慶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和物價水平要低于北上廣,但在四、六級報名費上卻遠超這些城市。于是,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猜測和質疑:相關部門到底是否存在亂收費的現(xiàn)象?如此收費的依據到底是什么?多收的費用到底去哪兒了?
對有些地區(qū)有些部門有些官員而言,這些或許真的是一筆糊涂賬,可能真的很難對此說出個子丑寅卯來。而腐敗問題也許就會在無形中漸漸滋生,政府部門的公信力也會遭遇危機甚至大打折扣。
而老百姓對此則更加一頭霧水。要不是媒體披露,或許大家永遠都不會知道其中的“貓膩”;而即使知道了,也無法對其合理性進行估算和考量,或者也不好意思對這點錢“斤斤計較”。
其實,作為物價、教育等部門而言,為了杜絕不必要的揣測和流言,為了從源頭上預防腐敗現(xiàn)象,需要規(guī)范程序,強抓作風,轉變職能,陽光行政。首先要堅持科學、民主決策,要通過召開價格聽證會等多種方式公開征求意見,充分聽取學生、專家等各方代表的合理化建議,保證公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切忌帶有隨意性和主觀性。其次,要加強監(jiān)督,建立健全制約和監(jiān)管機制,要堅持自我檢查和上級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定期對所收費用進行審計,及時糾正違規(guī)違紀行為,對違法犯罪分子不姑息、零容忍。
而作為公眾,要增強公民意識、參與意識和權利意識,珍惜憲法和法律賦予自己的合法權利。一方面要通過正當方式合理表達自己的訴求,爭取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要積極關注社會,敢于和善于行使自己的監(jiān)督權。如果人人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如果總想做一個冷眼旁觀的看客,只會使糊涂賬更加糊涂,而自己也只能成為一個毫無意義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