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說來,用人單位更加重視實際口語交流能力,大學生們也更熱衷于考取雅思、托;蚱渌谧g證書來證明自己的口語能力。而大學四六級口試成績似乎與社會需求存在一定的脫節(jié),處于比較尷尬的位置。
對此,戴耀表示:“有進才有變,有變才有進,只有改革才會有進步、有變化。”四六級口語成績被就業(yè)市場接受并認可,會如同筆試成績一樣,需要時間的沉淀。他認為,四六級口語成績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應聘者的口語能力,更有利于應聘者的篩選,會帶給用人單位可靠的用人參考。
2006年以來,英語四六級筆試也從未停止過改革的步伐。如今,它能夠被用人單位廣泛認可,并非“一日之功”。而四六級口試是在1999年才出現(xiàn)的,之后較長一段時間都被擱置。此次四六級口試改革可以說是對英語交流能力的進一步重視,最終將會被社會接受。
改革本質:提高英語能力培養(yǎng)的科學性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雖從未停止改革的步伐,但此次口試改革的決定8月份公布,3個月后就施行,這對于許多大學生來說,確實“來得太突然”。而當我們縱觀近幾年四六級考試的改革路徑,會發(fā)現(xiàn),這次口試改革其實是“情理之中”的。這是因為:
第一,今年6月份,全國大學生四六級考委會對聽力考試進行了“大動刀”四級增加了新聞聽力,六級增加了講座或演講,而原來考生熟悉的短對話已然消失不見。2個月后,口試改革辦法隨即公布。其實,這兩次改革和思路一致,都是對英語口語應用能力的進一步重視。
第二,今年,浙江等試點省份開始推行高考“多考制”,取消了“一考定終生”的模式。同時,考量技巧性的單項選擇題被摒棄在了高考的門外,取而代之的是對于“語用能力”考察的側重。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也在順著這個路線走,目的是找到最合理的方式,全面考核與促進大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新的四六級口試規(guī)則,就側重考察了大學生的英語口語交流能力。
楊騰戟老師告訴記者,前兩年,香港的大學在考核中國大陸區(qū)考生時,已經(jīng)不認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了,轉而要求雅思或者托福的考試成績。所以只有讓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與國際接軌,更加注重實際交流能力,才能提升其社會甚至國際認可度。
戴耀老師也認為,口語教學一直是我國英語教育的空缺,從中小學教育到大學教育,莫不如此。但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國人出境旅行增多,外資進駐、中外合資企業(yè)在國內興起......現(xiàn)實環(huán)境對個人口語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歷次四六級改革當中,此次口試改革可以說具有“突破性”。
11月17日,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在國際研討會上表示,教育部正在組織研制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以及與之配套的國家英語能力等級考試。新制定的等級量表將劃分為九個等級,一、二級對應小學水平,三、四級分別對應初高中,五、六級對應大學,七級對應英語專業(yè),八、九級對應高端外語人才。該等級對應表計劃在2017年正式對外公布,2020年逐步計劃推出。
可以看出,國家英語能力測評標準正在漸漸擺脫“應試”味道,更加注重測評的科學性,為學生的外語能力發(fā)展提供了一個連續(xù)、合理的梯度,這無疑為在校學生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英語綜合能力樹立了重要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