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銀行從業(yè)資格考試

當前位置:考試網 >> 銀行從業(yè)資格考試 >> 銀行資格中級 >> 法律法規(guī) >> 輔導資料 >> 文章內容

銀行從業(yè)中級法律法規(guī)輔導資料:犯罪

來源:考試網  [2017年12月25日]  【

  一、犯罪考點內容

  (一)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刑法》規(guī)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犯罪具有社會危害性和刑事違法性兩個特征。

  (二)犯罪構成

  犯罪構成是使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的根據。

  任何一種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即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體和犯罪客觀方面。

  1.犯罪主體

  犯罪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自然人或單位。

  我國《刑法》把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為3個階段:

  (1)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為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2)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為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3)不滿14周歲的人不管實施何種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2.犯罪主觀方面

  犯罪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自己危害行為及其危害結果所持的心理態(tài)度。

  3.犯罪客體

  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所侵犯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

  4.犯罪客觀方面

  犯罪客觀方面是指犯罪活動的客觀外在表現,包括危害行為、危害結果。

  (三)犯罪的預備、未遂和中止

  1.犯罪預備

  《刑法》規(guī)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2.犯罪未遂

  《刑法》規(guī)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3.犯罪中止

  《刑法》規(guī)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的,是犯罪中止。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四)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的成立條件是:必須二人以上、必須有共同故意、必須有共同行為。

  1.必須二人以上

  2.必須有共同犯罪故意

  共同犯罪故意有兩層含義,一是各共同犯罪人都明知共同犯罪行為的性質、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結果的發(fā)生。二是各共犯人主觀上相互溝通,彼此聯絡,都認識到自己不是在孤立地實施共同行為,而是在和他人一起共同犯罪。

  3.必須有共同犯罪行為

  所有共同犯罪人的行為總是有機聯系的,在整個犯罪的鏈條中,這些行為都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五)單位犯罪

  《刑法》規(guī)定: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guī)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單位犯罪的處罰,存在單罰制與雙罰制之分。

  單罰制,又稱為代罰制或者轉嫁制,指在單位犯罪中只處罰單位中的個人或者只處罰單位本身。

  雙罰制,又稱為兩罰制,指在單位犯罪中,既處罰單位又處罰單位中的個人。

  二、 犯罪考點試題

  3.(單選)下列屬于犯罪中止的是(  )。

  A.已經著手實行犯罪但犯罪未發(fā)生

  B.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

  C.在犯罪過程中.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結果未發(fā)生

  D.行為人為實施犯罪而準備了工具.但沒有著手實施犯罪

  【答案】B。解析: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的.是犯罪中止。所以 B 項正確。

  4.(判斷)刑事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社會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  )

  A.正確

  B.錯誤

  【答案】B。解析: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

  5.(單選)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盜竊。甲負責望風,乙入室行竊,丙負責接應轉運贓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屬于(  )。

  A.簡單的共同犯罪

  B.復雜的共同犯罪

  C.必要的共同犯罪

  D.有組織的共同犯罪

  【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復雜共同犯罪的含義。根據共同犯罪人之間是否有分工,共同犯罪分為簡單共同犯罪和復雜共同犯罪,復雜共同犯罪是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間存在著分工的共同犯罪。在復雜共同犯罪中,共同犯罪人可以根據分工分為組織犯、實行犯、幫助犯和教唆犯。在本題中,甲乙丙三人共同盜竊,存在著甲望風、乙入室行竊、丙接應轉運贓物的分工,所以甲乙丙之間構成的共同犯罪是復雜的共同犯罪。本題的正確答案是 B。

  6.(單選)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完全刑事責任年齡是(  )。

  A.14 周歲

  B.16 周歲

  C.18 周歲

  D.20 周歲

  【答案】B。

  7.(單選)我國立法上將犯罪分為 10 類,并通過刑法分則第一至十章分別予以論述,這種分類主要是依據(  )。

  A.主體的不同

  B.客體的不同

  C.主觀要件的不同

  D.客觀要件的不同

  【答案】B。解析:我國刑法分則對犯罪進行分類的依據即以犯罪同類客體為主.以犯罪主體或者懲治犯罪的特殊需要為輔,根據此標準對犯罪進行分類。

  8.(多選)李某(22 歲)伙同其弟(15 歲)共同實施詐騙行為,騙取大量財物,則(  )。

  A.二人構成共同犯罪

  B.李某單獨構成詐騙罪

  C.李弟不構成犯罪

  D.李弟構成犯罪

  E.李某是主犯.李弟是從犯

  【答案】BC。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共同犯罪的主體!缎谭ā返 25 條第 1 款規(guī)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备鶕@一規(guī)定,共同犯罪的主體.必須是二個以上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我國《刑法》第 17 條第 2 款規(guī)定,已滿 14 周歲不滿16 周歲的人,只對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八種犯罪負刑事責任,在本題中,李弟只有 15 周歲,對詐騙罪不承擔刑事責任.故李某與李弟之間不能成立詐騙罪的共同犯罪,李某單獨構成詐騙罪,李弟不構成犯罪.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是 BC。

  9.(多選)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基本原則包括(  )。

  A.罪刑法定原則

  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C.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原則

  D.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E.強制原則

  【答案】ABD。解析:我國刑法總則明確規(guī)定的原則只有三個,即罪刑法定原則、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原則是刑事訴訟法的一項基本原則。

  10.(多選)下列屬于共同犯罪中從犯的是(  )。

  A.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人

  B.在犯罪集團中的非組織、領導者

  C.在共同犯罪中起輔助作用的人

  D.被教唆實施犯罪的人

  E.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

  【答案】AC。解析:《刑法》第 27 條規(guī)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

  11.(單選)某民政局工作人員馮某利用職務便利挪用救濟金 2 萬元進行營利活動。馮某的行為構成何種犯罪?(  )

  A.挪用特定款物罪

  B.挪用公款罪

  C.職務侵占罪

  D.挪用資金罪

  【答案】B。解析:根據《刑法》第 384 條規(guī)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是挪用公款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jié)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數額巨大不退還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災、搶險、防汛、優(yōu)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歸個人使用的,從重處罰。因此本題選 B。

  12.(單選)藥店營業(yè)員李某與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藥店買藥為王某治病.李某將一包砒霜混在藥中交給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謊稱已服完。李某見王某沒有什么異常,就沒有將真相告訴王某。幾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為屬于(  )。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預備

  【答案】B。解析:此題情形屬于犯罪既遂而不屬于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必須是沒有發(fā)生作為既遂標志的犯罪結果。行為人雖然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采取措施防止結果發(fā)生.但如果發(fā)生了作為既遂標志的犯罪結果.就不成立犯罪中止。

  13.(單選)下列哪一種情形,尚不能認為是犯罪?(  )

  A.甲打電話邀約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實施搶劫

  B.乙向其朋友趙某表示要殺掉仇人陳某

  C.丙為了盜竊張某家財產.毒死了張某家的看家犬

  D.丁為方便對劉某實施搶劫.對劉某的活動規(guī)律進行跟蹤調查

  【答案】B。解析:選項 A 屬于為了搶劫制造條件的行為,構成犯罪預備;選項 B 只是犯意表示.不構成犯罪;選項 C 屬于為了盜竊制造條件的行為,構成犯罪預備;選項 D 屬于為了搶劫制造條件的行為.也構成犯罪預備。

  14.(單選)李某系 A 市建設銀行某儲蓄所記賬員。2002 年 3 月 20 日下午下班時,李某發(fā)現本所出納員陳某將 2 萬元營業(yè)款遺忘在辦公桌抽屜內(未鎖)。當日下班后,李某趁所內無人之機,返回所內將該 2 萬元取出,用報紙包好后藏到自己辦公桌下面的垃圾箱中,并用紙箱遮住垃圾袋。次日上午案發(fā),贓款被他人找出。對此,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

  A.李某的行為屬于貪污既遂

  B.李某的行為屬于貪污未遂

  C.李某的行為屬于盜竊既遂

  D.李某的行為屬于盜竊未遂

  【答案】C。解析:盜竊罪的既遂與未遂區(qū)別是:盜竊行為已經使被害人喪失了對財物的控制時.就是既遂。至于行為人是否最終達到了非法占有并任意處置該財物的目的,并不影響既遂的成立。本題中李某已經將營業(yè)款藏到垃圾袋中,在事實上已經脫離了銀行的控制,因此,其行為已經構成盜竊既遂。

  15.(單選)陳某趁珠寶柜臺的售貨員接待其他顧客時,伸手從柜臺內拿出一個價值 2 300 元的戒指。握在手中。然后繼續(xù)在柜臺邊假裝觀看。幾分鐘后售貨員發(fā)現少了一個戒指并懷疑陳某,便立即報告保安人員。陳某見狀,速將戒指扔回柜臺內后逃離。關于本案,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

  A.陳某的盜竊行為已經既遂

  B.陳某的盜竊行為屬于未遂

  C.陳某將戒指扔回柜臺內屬于預備行為

  D.陳某將戒指扔回柜臺內屬于中止行為

  【答案】A。解析:盜竊罪的既遂與未遂的區(qū)別是:盜竊行為已經使被害人喪失了對財物的控制時.就是既遂。至于行為人是否最終達到了非法占有并任意處置該財物的目的,并不影響既遂的成立。本題中陳某趁珠寶柜臺的售貨員接待其他顧客時,伸手從柜臺內拿出一枚價值 2 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此時戒指已經在其控制之下,即其秘密竊取財物的行為已經實施完畢.符合盜竊罪的全部構成要件,成立盜竊既遂,故選項 B 說法錯誤。陳某速將戒指扔回柜臺內的行為是發(fā)生在盜竊犯罪既遂之后.因此不存在盜竊中止的情形,其將戒指扔回柜臺只是屬于被迫返還財物.而并不影響對其犯罪性質的認定。

責編:examwkk

報考指南

焚題庫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職業(yè)資格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
永定县| 苏尼特右旗| 政和县| 镇安县| 延长县| 扎兰屯市| 肇源县| 论坛| 定陶县| 阿巴嘎旗| 砚山县| 太湖县| 若尔盖县| 大田县| 永仁县| 昌图县| 日照市| 册亨县| 抚州市| 永城市| 鄄城县| 周至县| 景谷| 福泉市| 丹寨县| 秭归县| 内黄县| 张家界市| 灵武市| 平武县| 永州市| 望奎县| 方正县| 洛隆县| 江西省| 南开区| 罗田县| 富川| 集安市| 石狮市| 德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