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執(zhí)業(yè)藥師

各地資訊
當(dāng)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執(zhí)業(yè)藥師 >> 執(zhí)業(yè)中藥師 >> 考試輔導(dǎo) >> 中藥學(xué)知識二 >> 執(zhí)業(yè)中藥師《臨床中藥學(xué)》系統(tǒng)備考:第三章第二、三節(jié)

執(zhí)業(yè)中藥師《臨床中藥學(xué)》系統(tǒng)備考:第三章第二、三節(jié)_第2頁

來源:考試網(wǎng)  [ 2016年11月06日 ]  【

  第三節(jié) 峻下逐水藥

  本類藥物大多苦寒有毒,藥力峻猛,有強(qiáng)烈的瀉下作用,使體內(nèi)潴留的水液從腸道排出,部分藥物還兼有利尿作用,從而消除腫脹,適用于全身水腫,胸腹積水及痰飲積聚、喘滿壅實等正氣未衰之證。

  本 類藥物藥性峻猛,副作用大,易傷正氣,多數(shù)具有毒性,使用時應(yīng)中病即止,不可久服,體虛者慎用,孕婦忌用。對水腫,臌脹屬邪實正虛者,在使用本類藥物時, 要注意固護(hù)正氣,可采取先攻后補(bǔ)、先補(bǔ)后攻或攻補(bǔ)兼施方法施治。還要注意藥物炮制、劑量、用法及禁忌等,以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甘 遂(基源 藥材)

  1. 瀉下逐飲用于水腫,臌脹,胸脅停飲,風(fēng)痰癲癇等證。

  本品苦寒降泄有毒,入肺、腎、大腸經(jīng),為瀉水逐飲之峻劑,服藥后可致連續(xù)瀉下,使體內(nèi)潴留的水飲、痰涎排出體外,凡水腫,臌脹,胸脅停飲,風(fēng)痰癲癇等證,正氣未衰者,均可用之。

  (1)治水腫,臌脹,胸脅停飲。可單用研末服,或與牽牛子等逐水退腫藥同用,如二氣湯;或與大戟、芫花為末,棗湯送服,如十棗湯。

  (2)治水熱結(jié)聚所致的結(jié)胸證。可與大黃、芒硝攻下藥同用,如大陷胸湯。

  (3)治風(fēng)痰癲癇?捎帽酒窞槟胴i心煨后,與辰砂末為丸服,如遂心丹。

  2. 消腫散結(jié)用于癰腫瘡毒。

  本品有消腫散結(jié)作用,用于癰腫瘡毒?捎帽酒费心┧{(diào)外敷,亦可配伍使用。

  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0.5~1g。外用適量,生用。內(nèi)服宜醋制以減低毒性。

  使用注意:其有效成分不溶于水,多入丸散劑。體虛及孕婦忌服。反甘草。

  京 大 戟(基源 藥材)

  1. 瀉下逐飲用于水腫,臌脹,胸脅停飲。

  本品苦辛寒有毒,藥力較猛,其瀉水逐飲作用似甘遂而力稍遜。治水腫、臌脹正氣未衰者,可用京大戟與棗同煮,食棗;或與甘遂、芫花等同用,如十棗湯、舟車丸。治胸脅停飲、脅痛、痰稠,可與甘遂、白芥子同用,即控涎丹。

  2. 消腫散結(jié)用于癰瘡腫毒,瘰疬痰核。

  本品有消腫散結(jié)作用,內(nèi)服外用均可。治熱毒癰腫瘡毒,可用鮮品搗爛外敷;治痰火凝聚的瘰疬痰核,可用本品與雞蛋同煮,食雞蛋。

  用法用量:煎服,1.5~3g。入丸散劑服,每次1g。外用適量,生用。內(nèi)服宜醋制,以減低毒性。

  使用注意:體弱及孕婦忌用。反甘草。

  牽 牛 子(基源 藥材)

  1. 瀉下,逐水用于水腫,臌脹,痰壅喘咳。

  本品苦寒峻下,入肺、腎、大腸經(jīng),能瀉下利水,通利二便,又善消痰滌飲,使水濕、痰飲從二便排出。其逐水之力較甘遂、京大戟、芫花稍緩,但仍屬有毒而峻下之品。用于水腫、臌脹、二便不利之水濕實證,胃腸濕熱積滯之大便秘結(jié)及痰飲喘咳之證。

  (1)治水腫、臌脹、二便不利正氣未衰者?蓡斡醚心┓,亦可與甘遂、京大戟等共用,如舟車丸。

  (2)痰飲咳喘,面目浮腫。多與葶藶子、杏仁、厚樸等同用,如牽牛子散。

  2. 去積用于腸胃濕熱積滯,大便秘結(jié),食滯等。

  本品有瀉下通便消積作用。治實熱便秘或濕熱痢疾、里急后重,單用本品即效,或與大黃、檳榔等同用;治食積不消,可與萊菔子同用。

  3. 殺蟲用于蟲積腹痛。

  本品有驅(qū)蟲作用,并可通便排蟲。對蛔蟲、絳蟲等多種腸道寄生蟲證有效,常配檳榔、使君子、蕪荑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入丸散,1.5~3g。炒用藥性減緩。

  使用注意:孕婦忌服。不宜與巴豆同用。

  巴 豆(基源 藥材)

  1. 峻下冷積用于寒邪食積阻滯腸胃,卒然腹?jié)M脹痛,大便不通,氣急口噤者。

  本品辛熱大毒,作用強(qiáng)烈,入胃、大腸、肺經(jīng),可峻下冷積,通腸道閉塞,有“斬關(guān)奪門之功”。主治寒邪食積阻結(jié)腸道的寒積便秘急癥,可單用本品裝膠囊服,或配大黃、干姜為丸服,即三物備急丸。

  2. 逐水退腫用于腹水臌脹。

  本品有很強(qiáng)的逐水退腫作用,用于腹水臌脹?捎冒投、杏仁炙黃為丸服。近代用本品配降礬、神曲為丸,名含巴絳礬丸,治晚期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

  3. 祛痰利咽用于喉痹痰阻及寒實結(jié)胸。

  本品尚能祛痰利咽以利呼吸,用于喉痹痰阻及寒實結(jié)胸。

  (1)治喉痹、痰涎壅塞氣道,呼吸急促,甚至窒息欲死?捎冒投顾喾虮秋暎鹜聻a痰涎,開通氣道以利呼吸;現(xiàn)代用巴豆霜吹喉,治白喉及急性喉炎引起的急性喉梗阻有效。

  (2)治寒實結(jié)胸及肺癰膿痰不出。可與桔梗、貝母同用,即三物小白散。

  4. 外用蝕瘡用于癰疽,疥癬,惡瘡。

  本品外用可去瘡毒,蝕腐肉,用于癰疽,疥癬,惡瘡。

  (1)治癰疽。成膿未潰者,常與乳香、沒藥、木鱉子等制成膏劑外貼患處,如驗方咬頭膏;若癰疽潰后,腐肉不脫,可用本品炒至煙盡研敷。

  (2)治疥癬。可用巴豆仁搗泥加雄黃和勻外擦。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1~0.3g。內(nèi)服宜用巴豆霜,以減低毒性。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孕婦及體弱者忌服。畏牽牛。傳統(tǒng)認(rèn)為巴豆得熱則助瀉,得冷則瀉止,故服巴豆時不宜食熱粥、飲開水等熱物。

12
責(zé)編:hanbing

報名通關(guān)必備

  • 姓名
  • 電話
  • 郵箱
  • 模擬試題
  • 歷年真題
  • 焚題庫
在線題庫
  • 醫(yī)藥考試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職業(yè)資格
  • 外語考試
  • 學(xué)歷考試
广元市| 萝北县| 文化| 东莞市| 张家界市| 恩平市| 七台河市| 屏东县| 巴东县| 新干县| 且末县| 天台县| 福泉市| 平乡县| 龙南县| 乌苏市| 通城县| 宜丰县| 平罗县| 佛冈县| 子洲县| 虞城县| 武功县| 武邑县| 富蕴县| 克拉玛依市| 安陆市| 朝阳县| 阿合奇县| 丰台区| 壤塘县| 新化县| 凌海市| 双桥区| 广德县| 正宁县| 福清市| 旺苍县| 沿河| 庆元县| 田东县|